秋风辞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六章 七国之乱(3)(2/2)
    但是野百合也有春天,不起眼的年轻干部晁错某天时来运转,得到了一个公派学习的指标。

    学习的课程是《尚书》。

    所谓《尚书》,就是上古时代的文件汇编,据说是由孔丘老师编辑而成,因此,《尚书》是儒家学派的五经之一(其它四经是《礼记》、《周易》、《诗经》、《春秋》)。

    固然是儒家的经典,但大家都只是听过名字,具体内容是啥,谁都说不清。

    原来,《尚书》经过暴君嬴政的焚书坑儒、粗货项羽的火烧咸阳,经历了几十年的兵荒马乱,在当时已经失传。

    皇帝刘恒本着拯救文化遗产的高度责任心,在全国寻找通晓《尚书》的专业人才,庆幸的是,居然被他找到了,仅此一个。

    这人名叫伏生,济南人,原先是秦帝国时代的教育官员(博士),当年秦始皇下令焚书时,他老先生留了一手,把收藏的《尚书》砌在自家墙壁里,存下孤本。

    刘恒原先打算请活宝伏生出山,到长安讲学,后来发现,太不现实。伏生很老了(年九十),老到已经经不起任何折腾,万一在路上挂了,将是不可弥补的巨大损失。

    于是,政府选派了一位青年才俊上门向伏生学习。

    晁错光荣出场。

    大约900多年后,唐朝天才的诗人、书画家王维凭想象画出了当年伏生向晁错传授《尚书》的情景,是为《伏生授经图》。我看过影印件,图中伏生肋骨分明,瘦骨嶙峋却又精神矍烁,最为怪异的是,伏老汉竟然穿的是时下最流行的吊带女装,颇显时髦。

    晁错不辱使命,通过学习,他掌握了《尚书》的精髓,被伏老师批准毕业,回到长安,晁错的学习体会文章得到了皇帝刘恒的高度评价,于是重新分配工作:为太子刘启当秘书(太子舍人)。

    这是个充满前途的岗位,固然级别不高,但接近帝国未来的最高统制者——太子,晁错知道,自己出人头地,施展抱负的机会就要来到了。

    晁错是个善于把握机会的人,他加强和刘启的沟通,用丰富的知识贮备和对政局的敏锐分析为刘启当好参谋,他逐步得到了刘启的信任。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