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打工仔的类型(15)
声明一下,这不是我的个人观点。
在刘恒视察细柳军营五百二十年之后的公元370年,时为中国历史上的十六国时期,十一月,前秦丞相王猛率军讨伐前燕,完成了对前燕国都邺城(河北省临漳县)的合围。
在总攻即将发起之际,王猛突然得到通知:自己的最高领导,“大秦天王”苻坚亲自带兵前来增援,现已抵达安阳。
王猛毫不耽搁,他立即偷偷离开前线阵地,快马赶到安阳,去迎接领导并作专题汇报。
见到风尘朴朴、气喘吁吁的王猛,苻坚很是诧异,他拿出周亚夫在细柳不迎刘恒的典故来质问王猛,你这算是怎么回事?
王猛嘿嘿一笑,周亚夫那是用打压皇帝的威仪来抬高个人的威信和名声,我可不是那种人(亚夫前却人主以求名,臣窃少之)。
王猛是中国历史上所少有的,堪称可以和诸葛亮比肩的贤相,建功立业,善始善终——这绝不偶然。
他的成功秘决是,无论做事做人,都要绝对到位。
这就是差距啊!
如果周亚夫有足够的政治智慧,他一定会开动脑筋,在体现将军的绝对权威和照顾皇帝的至高地位方面,兼顾得更好一些。
可是他老兄胆量超过体重,居然让士兵当着皇帝的面说出“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这种半吊子话来。
虽然我不是半仙许负,即使我不作弊看后面的结局,我也可以判断:周亚夫的人生是一个茶几,上面摆放着的,是“杯具”。
不问苍生问鬼神(一)
刘恒能够容忍并继而欣赏周亚夫,一是他较好地遗传了老爹刘邦的大度性格,二是他深感当下军事干部匮乏,周亚夫实属人才难得。
所谓“国乱思良将,板荡识诚臣”。现在天下太平,要那么多军事人才干吗?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