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生死线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序(2)
    序(2)

    1908年,我从长沙军校毕业后,担任湖南新军第一标队官。湖南新军,由当时的湖南总督端方首创,以旧有巡防军改编为一、二两标营,士兵大多是农家稚子,领兵的将校大多出身行伍,惟独我所在的部队士兵,新近招募自湖南老家,一式的青年学子,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操练时吃得了苦,战斗作风也很顽强。其时革命思潮已萌芽于全国各地,湖南境内,响应者更多。当时的几次革命行动,虽然都遭到了失败,但他们都逐渐知道了,如果不设法联络军队共同革命,不足以颠覆当时顽固的满清,于是设立同盟会支部于长沙。我因为对清政府内扰外乱日复一日的不满,所以醉心于新的政治革命,并为自己部队属下有很多有思想的青年俊秀而暗自庆幸。平常,在枯燥的训练之外,我也从地方上延请来了有名望的老师,在军营里对官兵讲解些国文史地测算课程,几年下来,众人思想为之一变,且大半加入了同盟会,有时,我们还尝试着弄些秘密集会于当时长沙的天心阁,属下士官,一时士气高涨,到湘江上乘船,到野外远足,激昂奋扬之情状,不可复制。在这乱世动荡之际,我的心里时常也苦闷抑郁,矛盾重重。既想谨守古训,鼓励激撮,以为清政府即日可以被推翻,但又害怕开场容易收场难,往往救国者,日后必将误国,这样的事例在中国历史内的反反复复,简直太多了!想来思去,拿不定主意。有两天简直要想到上师那里,恳请他们允许我解职归里,回老家种田为业算了,第二年,一名要好的同学到军营来约我赴当时的湖北总督赵尔巽处会面,这之前,我听说过赵尔巽的赫赫大名,他在清朝那么多代封疆大吏中,做官为人的名声最好,回湖南后又老当益壮,锐意进取,常年兴学练兵,像我当时这样的年轻辈官兵,几乎都受到过他的教益。他的弟弟赵尔丰,是四川总督,我知道川军那边将要有一次川边之行,急需年轻将材。我们的会面,交谈甚欢,未了,赵尔巽表示愿意出资派遣我及手下进四川腹地,到他弟弟那里去干一番事业。我欣然答应。很快,我就起行了,但到了成都,发现他弟弟赵尔丰竟怀疑一切湖南来的人皆有可能是革命党,一概不予重用。过不了多久,大哥尔巽又新任四川督军,弟弟尔丰被朝廷授予即将进藏的川边大臣,任命了我为六十五标营队官,隶属协统钟颖部管辖,并且分派防驻百丈邑。这一段时间,我有很多空余,也听说了英队在西藏境内的行动,我部下有从西藏一路涉险归营者,我就立即派人叫他来,打听西藏山川风俗的情况,并一一参考手头仅有的一部分地图史料,对于西藏的情况,有了进一步深入的了解。这一天,正好逢到我的上师钟颖奉旨援藏,暗自兴奋,立即草拟出一份进藏西征的计划书,详尽历举了部队行军打算,钟颖读后,大加称赞,立即召见我赶赴成都总部,委任我做一标三营督队官。我以自己的家属亲人都留居成都,无依无靠为由,力辞不就,管带林修梅却在一旁不停地劝我听命,师长钟颖又再三馈赠作为家用的金子,且许诺每月的饷金加倍,使我感激莫名,我才最后答应了带部队赴藏这一路途艰难的使命。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