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孟子》心得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十一章 真诚自得快乐(2)
    第十一章真诚自得快乐(2)

    对于人类的改造动物,庄子批评得很严厉。我们常说“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庄子却说,伯乐一旦训练马,马就惨了,训练第一批就死了三分之一,再训练又死了三分之一,剩下几匹变成千里马。哪一匹马生下来喜欢套笼头、披马鞍?马儿都喜欢在草原上自由奔跑。人类改造扭曲别的动物,算利用它,可是人还会扭曲自己。人间所有的问题,都是因为观念的偏差而扭曲了本性。

    孟子特别强调“思诚者,人之道”。人的世界出现了“应该”这两个字,因为人有选择余地,应该不应该是善恶的判断。学习就是了解应该怎么做才是对的,这叫做“人不学,不知道”,道即正路。

    《孟子》提出这个观点,石破天惊。惟有真诚才能发现人性向善,内在才有力量要求自己做该做的事,然后努力择善固执。

    孟子说过,一个人极端真诚而不能使人感动,是不曾有过的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而没有真诚绝不可能感动人,一个不真诚的人,我们看他好像演戏一样。由此可见真诚和向善之间的关系。我们要感动别人,先要感动自己,只要自己真诚,改变的力量就能从内而发。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孟子进一步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意思是万物在我这里都齐备了,我只要反省自己,完全做到了真诚,天下没有比这更大的快乐。

    这话太夸张了吧,做到完全真诚就是天底下最大的快乐,很多人都不以为然。

    这句话确实不容易解释,很深刻,这一面才是孟子思想的重点。这个核心观念在教育、在政治、在社会生活、在人际关系各方面都有应用,如果不把握它本身的话,等于买椟还珠,是很可惜的。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