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之痛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格林斯潘(4)(2/2)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变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思潮变迁的直接后果。当时,自由放任的观点开始成为主流,人们相信,金融市场是所有市场中最好、最有效率的市场,它吸引足够多的参与者,通过充分竞争实现资源配置,进行自我校正和自我管理。诺贝尔经济学奖曾在同一年授予了三位研究金融市场的经济学家,他们基本认为,金融市场上的价格上升不是泡沫,而是效率的体现。

    既然金融市场可以自我管理,资本管制要最小化,那么美联储就不必管金融产品的价格,盯住cpi就可以了。艾伦?格林斯潘就是这么做的。20世纪90年代,当美国的物价水平由于效率的提高而降低时,他连续降息,大量的钱流入市场,这些新涌入的钱不是被用来消费,而主要用来购买金融产品或房产,这就使泡沫开始出现。2000年互联网破灭时,虽然格林斯潘使用了“非理性繁荣”的定义,但为了避免危机扩散到传统领域,他反而进一步增加货币供应。

    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表示:我认为,其实格林斯潘创下了一个历任央行行长绝无仅有的记录:在他的任期内,美国市场上发生了两场大规模的资产泡沫,先是股市泡沫,后是房地产泡沫。

    格林斯潘制造了泡沫,而他过去所享受的尊重中又有多少泡沫呢?股市泡沫崩溃了,房地产泡沫崩溃了,最后崩溃的,则是格林斯潘自己的泡沫。一位经济学家曾用格林斯潘的“语法”,为他设计了一则墓志铭:我对我将去的那个世界相当乐观,但是我仍然认为那里存在风险。世界上还有什么危机是这位睿智的老人没有预言过的?就像美国前财政部长奥尼尔说的那样,格林斯潘“运用英语所有微妙细腻的表达方式,确保只有他和上帝才能明白”。

    我一直觉得,中国是幸运的。幸运就幸运在:每当我们犯了错误的时候,总有人会犯更大的错误,让我们猛地醒悟,原来这条路是不该走的。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开放刚刚步入深水区,隔岸观火,美国为我们提供了前车之鉴。这不是头脑发热凯歌突进的时候,而是辗转反侧冷静思索的关节。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