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10)
秦叔宝和程知节投奔李渊的过程其实挺气人的,至少把王世充先生气了个半死。
当时是公元619年闰二月二十九日,王世充正在九曲(河南宜阳县南)与唐军死磕,秦叔宝和程知节分别率军列阵,突然两个人分别率领亲信骑兵数十人离开了阵地,向西狂奔了一百多步后下了马,回头冲着王世充叩拜:“原本我们俩也想跟着您好好效力,可惜您老听信谗言,您那已经不是我们的托身之地了,所以我们哥俩准备跳槽了!”
说完,哥俩翻身上马,飞奔唐军阵地投降,从此进入李世民的麾下,开始了哥俩的传奇一生,而被耍了的王世充只有干瞪眼的份儿,死活想不明白秦叔宝哥俩的跳槽原因。
其实说白了很简单,那就是领导艺术和魅力问题。
盘踞洛阳的王世充未必比李渊穷多少,但是他这个人口惠而实不至。李渊在开国之初能够把隋朝国库的存货赏赐一空,而王世充却抱着洛阳的国库死活不动,李渊把精神赏赐和物质鼓励两者相结合,而王世充则把甜言蜜语当成银子发给了大家。于是李渊和王世充谁高谁低也就一目了然,毕竟在多数情况下,银子比甜言蜜语更有煽动力,尤其是在一个初创的单位和国家里。
秦叔宝和程知节拉开跳槽的序幕之后,王世充的麾下开始人心思动,不久李君羡和征南将军田留安也率领部众打包投奔了李世民。
与秦叔宝等人的打包投奔不同,裴仁基和裴行俨父子虽然也想换老板,但他们不是跳槽,而是自己不动,让老板滚蛋,这个老板当然就是王世充。
裴仁基原来曾经在隋朝长期效力,因此在王世充的草台班子里人气非常高,这引起了王世充的猜忌,下属人气高了,领导自然就头疼,古往今来都是如此。
领导猜忌,裴仁基父子自然不爽,不过他们并不准备跟秦叔宝一样打包跳槽,他们想得更远,索性换了这个老板,拥立杨侗复位!
拥立杨侗复位光这爷俩还不够,本着人多力量大的原则,裴仁基又联系了尚书左丞宇文儒童一干人等,这下人多力量大了,然而人多嘴也杂了,拐弯抹角一传递,老板王世充知道了,暗杀又变成明杀了。
裴仁基父子跳槽没有跳成,反而被王世充灭了三族,而跟着他们倒霉的还有一个关键人物,这个人物就是聪明孩子杨侗。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