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烧敌粮草,釜底抽薪(4)
火攻陈友谅,大战鄱阳湖
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7),北方军阀连年混战的同时,南方起义军得到了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各政权割据的局面。朱元璋占据集庆后改集庆为应天府,但四面受敌,东有元军扼守镇江,东南有张士诚占有平江(今江苏苏州)、常州(今江苏常州)和浙西地区,东北有地主武装青衣军张明鉴占据扬州(今属江苏),南面有元将八思尔不花驻屯徽州(今安徽歙县),西面有徐寿辉占有池州(今安徽贵池)。为解决来自诸多方面的威胁,朱元璋先后派兵攻占了镇江、广德(今安徽广德)、长兴(今浙江长兴)、江阴(今江苏江阴),使势力范围得到了扩展与巩固。而后集中力量打击孤立无援的浙东元军。为巩固占领区和继续发展壮大势力,朱元璋采纳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策,经四五年的努力和准备便开始进行统一江南。在这场战争中,朱元璋消灭了拥有强大水军的割据势力陈友谅,取得了大片土地。
朱元璋根据当时形势和自己处于陈友谅和张士诚两大割据势力之间的处境,制定了先西后东、先强后弱的战略方针。二十年(1361)闰五月,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为帝,国号汉,改元大义。是月初五,陈友谅率十余万大军顺江而下攻应天,朱元璋采取诱敌深入之策,以伏兵击败陈友谅。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