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在三十六计 赢在孙子兵法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十五章 避实击虚,引蛇出洞(1)
    第十五章  避实击虚,引蛇出洞(1)

    集中兵力、避实击虚,没有巧妙的欺骗和伪装是不可能实现的。用“形人而我无形”的方法,造成敌人错觉,我在暗处,敌在明处,诱使敌人分散兵力,使我军转为优势,这样就能达到以众击寡、以实击虚的目的。如何能做到避实而击虚,贵于识虚实之情。不识虚实之情就不能正确选择作战目标、作战方向和指导军队的战斗行动,达到避实击虚的目的。因此,明察敌人的虚实是用兵的先决条件。孙子提出了四种掌握敌人虚实的方法:策知而知得失之计,候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通过这些手段,即可弄清敌人的“得失”“动静”“死生”“有余不足”,从而掌握战争的主动。战国时期“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孙膑正是掌握了虚实之妙,因此取得了胜利。

    避实捣虚,孙膑大败庞涓

    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是战国中期齐、魏两大国之间的两场著名战争。当时齐国的军事家孙膑,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孙武“避实而击虚”“致人而不致于人”“示形动敌”的作战指导思想,采取“围魏救赵”“避实就虚”“减灶诱敌”“以逸待劳”等高明战术,在桂陵和马陵地区,先后击败实力强大的魏队。这两场战争对于结束魏国在中原地区的霸权,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对战国整个战略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即位后,任用李悝、吴起、西门豹、段干木等人,进行各方面的改革。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