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赵普说:“陛下所言极是,现在我朝所需要的官员,比从前多了几倍。只靠这些方法显然不足。而隋唐以来,推行的科举正可以去除荫补、请郡等法的弊病。只是连年战乱,各地的君主都将这一做法逐渐荒芜了而已。如果大宋可以将其发扬光大,势必能满足现在的人才需求。”
大臣陈靖说:“科举之法所选拔的人才,多博古通今,有真才实学,无奈每年所选中之人不过数十,要想满足现在各地所缺,尚有不足。”
赵匡胤说:“隋唐进行科举,每次只能有一二十人中选,并且对于出身寒微之人都不许参加考试,这些都不足取。既然大宋要重开金科,就应该重新设立规范,好为我所用。”
自隋唐以来的科举考试,对于参考之人的出身都严格把关,并且选中之人少之又少。作为普通人入仕的唯一途径,这样的好机会显然不是任何人都能把握的。赵匡胤提出要改革科举之后,赵普、李夷宾等人便着力从科举考试的制度、时间、录取人数等方面进行考查,寻找突破点,以便寻求更多的可以为国所用的人才。
在开科取士不久,各地的读书人都纷纷开始准备参加科举,首先是通过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之后才能参加礼部举行的省试。经过这两次考试之后,所选的人才将会被委以重任,到各地或朝廷担任职务,辅佐皇帝。但开宝六年的科举却爆出了一条丑闻:参知政事李烁将自己的儿子李植送进考场,并通过贿赂考试官员等方式,让他取得了最高的进士及第成绩。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