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钱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二十八章 这是什么效应(2)(2/2)
    话说得明白,但事情做得不聪明。李自成兵临城下,崇祯皇帝哭穷,呼吁大臣、贵戚捐资,组织京城保卫战,但满朝权贵没有一个愿意出钱的。

    京营士兵在城头抗击农民军,一日韧还得自己掏钱去买。

    可是,等到李自成攻破北京,打开皇库之后,赫然见常年不用的“镇库金”3700万锭纹丝未动,金锭上还有“永乐”字样。

    这样的守财奴皇帝,宁死也不肯散财。

    他这大明,不是亡得活该?

    清朝来接替它,自然就顺理成章——老百姓不能老吃树皮啊!

    明亡后清军入关,除了兵力强盛是一大优势外,最主要的是渔翁得利。虽然在江南有垢次暴行,但总体来讲,还是笼络为上,政策得体。

    平定中原后,除了薙发、衣冠、八旗、圈地和奴仆制度外,清朝基本上是复制了一个明朝。中央机构与地方军政设置,都与明朝无异。

    明清交替之际,前后经历了约50年的战乱,民间凋敝得厉害,清政府是下了大力气来恢复农业生产的,

    平心而论,清朝的历代皇帝,比明朝的绝大多数皇帝都要勤眨

    大清朝前期还有著名的“康乾盛世”和开疆拓土的显赫功业。

    起码它做得不比明朝差。

    但为什么后人对它印象不好?为何今天为它说好话的人,还要挨耳刮子?

    是因为“相对论”。

    明清两朝,寿命几乎一样长,疆域都很辽阔,都是多民族大帝国。可是它们所处的世界背景很不同。

    明朝一直到万历时,都还是世界第一强国。轮到清朝就不成了——人家欧洲资本主义崛起了!当时文艺复兴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呼之欲出,到处都是“大国崛起”。

    你清朝还是像明朝那样慢腾腾地走,那就不是前进而是倒退了。

    所以清朝也很委屈。

    本来国家管理得还不错,可惜生不逢时。从咸丰帝起,每况愈下,最后落了个丧权辱国的臭名!

    清朝的经济,总体水平跟明朝差不多,有的地方不及,有的地方过之。

    在制造业上,绸缎生产规模不亚于明朝,以江蘑苏州、杭州三大皇家织造局为首,非常发达。尤其江宁府产的缎子,是丝绸中的上品,行销天下。

    瓷器在康熙、雍正年代,技术也大大超越了前代,胎更薄,瓷更细,色更艳。江西景德镇的瓷器,官窑、民窑平分秋色,产品行销海外。

    在原本不使用铜钱的云南,在清代却发现了大量铜矿。云南采铜业盛极一时,年产1200万斤,可供全国铸钱使用。

    官营的制造业蓬蓬勃勃,民间的手工作坊就更加红火,城乡到处都有。农民忙时种田,闲时就出外做生意,比如做裁缝、木匠、篐桶、补锅、弹花、补鞋、泥水、采石、酿酒等,也算是第二职业。

    现代意义上的“工厂”一词,其实就是在那时出现的,意思也就是手工业作坊。在乡村里,有木厂、炭厂、香菇厂、木耳厂、纸厂、铁厂、盐厂、淘金厂等,不一而足。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