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钱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二十七章 天启通宝(1)(2/2)
    朱由校问大臣:这是哪一朝的钱?大臣们孤陋寡闻,拿着这些锈迹斑斑的老钱,都不知道来历。查遍了史籍,也毫无线索。

    天启通宝这件怪事,闹得朱由校晕晕乎乎。他小时候有个乳母叫客氏,一直伺候着他到现在,跟他关系非同一般。客氏听说此事,几句话就解开了小皇帝的心结。

    她说:此钱是天降吉兆,预示钱币源源不断,是上天启动钱源。

    朱由校闻听大喜,当下就决定把新年号叫做“天启”,铸了天启钱。不过,小皇帝的这个天启钱,与徐寿辉的那个,在“启”字和“宝”字上有明显的不同。

    明朝中期以后的小额交易,用的都是铜钱,所以政府铸铜钱还是有利可图的。

    那时候朝廷在各省都设立了钱局,铸钱给本省使用。只是各省的钱局,没有中央政府那么高的觉悟,铸钱纯粹就是图利,为了省原料,铸出的铜钱往往质量极劣。

    官钱如此,民间盗铸的就更加不堪了,钱薄得一碰就碎。文字轮廓都模模糊糊,拿在手里只勉强看得出有个钱形而已。

    崇祯十二年(1639年),内外战事吃紧,朝廷需用大量的钱,但是税赋已经很重,再加税已无可能,于是就在铸钱上打主意。

    铸钱原料不够,崇祯皇帝就下令把内库所收藏的古代铜器都拿出来,交给宝源局铸钱。但就这样也不够,只好大量掺杂铅砂,铸出的钱极薄,百文摞在一起还不到一寸高,掷地即破碎。

    崇祯通宝的品类很多,钱背的文字也多达十几种。其中有一种,是背面铸了奔马图案的“花钱”,俗称“跑马崇祯”。这个钱不大像是官铸的,很可能也是私铸的。

    此钱一出,民间大哗,有人还编出了“一马乱、灭天下”的童谣,广为流传。后世有人附会说:“一马”就是指兵部侍郎马士英,因为他一贯排斥异己,不是个好东西。

    也有人说,那是指李闯王。“闯”字,不就是一马破门吗?

    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命中的克星的确就是李闯王。

    崇祯即位后,因财政吃紧,做了一个裁撤驿卒的轻率决策,让米脂汉子李自成下了岗。从此,这莽汉就加入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大潮中,最终把崇祯皇帝送上了西天。

    其实崇祯一朝的阶级压迫,还不算最甚,起码比万历末年要好,而经济问题才是亡国的导火索。只不过历史学家在总结经验时,都不大从这个角度谈而已。

    接下来,天下大乱,又是一个轮回。眼前如火如荼的农民起义,要推翻前一个农民起义建立的王朝了。农民领袖们都有问鼎中原的志向,李自成铸了“永昌通宝”,张献忠铸了“大顺通宝”,后来的孙可望跑到云南,也铸了“兴朝通宝”。

    明朝终于在起义军围困北京城的隆隆炮声中灭亡了。

    明亡后,清军入关,江南、闽、桂都有过昙花一现的南明小朝廷,其中福王铸了“弘光通宝”、鲁王铸了“大明通宝”、唐王铸了“隆武通宝”、桂王铸了“永历通宝”,使用寿命当然都不可能长。

    “燕子楼头蝴蝶梦,桃花扇底竹枝歌。”明朝一切的繁盛,都随着秦淮河水流走了。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