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钱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二十四章 这就是第一张牌“购物”(2)(2/2)

    这样的王朝,老百姓的口碑肯定不会好。当积怨到了一定程度,一个火星儿就能点燃燎原烈火,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朝政府征发农民15万修黄河,超出了民众负担的极限,终于把老百姓逼反。

    当时民工们还编了一个民谣出来,说是: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此言一出,就预示着天下要开始大乱了。

    元朝之所以在几个大一统王朝里最为短寿,看来是有必然原因的。

    不是说“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吗?

    ——那么,历史就是所有统治者的总债主!

    摇啊摇,一摇摇到“银锭桥”

    说起这个不怎么样的元朝,在中国的货币史上却有重要地位,它是古代纸币的鼎盛时期。

    马可·波罗来中国的时候,看见过纸币流通,他大感神奇。

    ——你付给我一张纸,我就卖给你东西。

    在欧洲,闻所未闻!

    他把这个见闻带回欧洲,竟引起讪笑:一张小纸头,就能买东西?胡扯!马可先生从东方回来,喝多了酒吧。

    可这是事实。

    元朝发行纸币比较成功,开初管理得也很好,致使财政收入大增。不过先紧后松是王朝行政规律。到了后半期,政府就不按照规矩办了,一缺钱,就增发纸币,搞通货膨胀,想方设法把百姓腰包里的钱变到国库里。

    元朝纸币的特点,是以银两为单位,后来渐渐成为不可兑换现银的纯纸币,完全脱离了代金券的性质,成为了本位币。

    纸币于忽必烈中统元年(1260年)开始发行,跟宋朝一样也叫“交钞”。

    元交钞很奇怪,是以丝尉位、以银两为单位。每张“面额”银50两,值宋朝的“丝钞”1000两。

    稍后又发行了代表钱的“中统驭”交钞,以此来收回宋朝的各种旧钞。这就是元朝著名的“中统钞”。

    中统钞的“面额”,从十文到二贯,共分10等。最大的“二贯”当白银1两,15贯当黄金1两。

    因为旧丝钞是以“两”为单位的,所以元朝人就约定俗成:把贯也叫做两、百文叫做钱、十文叫做分、文叫做厘。

    中统钞的发行不分界,也就是不用到期更换,而是长期使用,只是在以旧钞换新钞时要缴纳30文“工本费”。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