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钱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二十章 第一张纸币(3)
    第二十章 第一张纸币(3)

    还是四川的交子有信誉,后来通过商人携带、给军人发饷等途径,也流通到了陕西一带,形成辐射效应。

    到宋徽宗的崇宁三年(1104年),就连京西北路(今洛阳)也开始使用交子了。

    可是后来,渐渐地产生了一些弊病——不是老百姓不守法,而是政府自己打起了歪主意。

    交子这东西,不是一印就来钱吗?那么政府也有缺钱缺得火烧的时候,怎么办?

    ——狗急跳墙,印交子不就成了吗?先解决了再说。

    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朝廷在西北用兵,缺钱,就由四川官方印了60万贯交子,在陕西发行。

    这一批计划外增发的交子,是没有准备金的,宋代叫“虚行印刷”,属于财政发行。这等于直接从老百姓身上刮钱。

    好在这一次的影响还不大,老百姓默默承受了。可是官方得寸进尺。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发行新交子时,旧交子居然不收回,两界一起流通。

    这下我们都能看明白了:这不等于把交子贬值了一半吗?

    不错。

    在四川流通的交子一多,当然就造成通货膨胀。

    宋哲宗时代,为了对付西夏,又不断在陕西增发交子,筹集军费,一次增发几十万贯、几百万贯,政府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这么满天飞的交子,贬值得贬到啥程度?

    到了元符年间(1094—1098年)换发交子时,朝廷规定:要交回官府五缗交子,才能换到一缗新交子。老百姓的财产,无缘无故就缩水了五分之四!

    看来古代的经济有两条规律,看官们不妨可以记住:

    一、凡是和平时期出现大幅度通货膨胀(物价飞涨),那都不是“自然现象”,而是政府用了财政手段在敛钱。

    盯如果哪个行业的物价莫名其妙地暴涨,就说明哪个行业的奸商在掠夺老百姓财富,无一例外。

    宋朝的纸币是怎么变成废纸的

    这样的情况持续到了宋徽宗时代。

    宋徽宗也要和西夏开战,也需要军费,还是靠发行交子解决——屡试不爽的法子为什么不干?

    宋徽宗厉害,竟然一界就发行了2600万贯,是当初一界的20多倍。而且不设准备金,旧交子也不准兑换。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