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钱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十九章 这都是钱啊!(3)
    第十九章 这都是钱啊!(3)

    还有上门提供劳务的民工,除了掌鞋、补帽子、打钗环、换扇子柄的,还有扛着大斧为人砍柴的、担水出卖的、给人打井的、淘井的、洗毡的。这些行当,叫做“诸色杂卖”,种类之多,不胜枚举。

    当然,那年头也有红灯区,汴京人习惯上叫做“院街”。

    我看行了,就介绍到这儿吧,不然收不住笔了。无怪乎余秋雨大师愿意做宋朝人,这种好日子,谁不愿意过?

    要过上这样繁花似锦的好日子,钱不多,行吗?

    宋朝,显然是个需要减肥的大胖子。可是,它的货币情况怎么样呢?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 petty1623—1687)说:“货币不过是国家的脂肪,如过多,就会使国家不那么灵活行事;如其过少,也会使国家发生毛病。”

    宋朝就有大毛病!

    宋朝实行“货币特区”政策

    宋朝虽然一开国疆域就比前代小,但毕竟还是个统一大国。可是这个统一大国的货币流通,却出现了奇特的“割据”状态,后人难以想象。

    宋初曾对钱币进行过规范,禁止使用小恶钱和铁钱,结束了五代留下来的钱币混乱。这一整顿,力度不可谓不小,但有两个地区例外。

    其中一个是四川,在宋朝开国后这里仍然流通铁钱。

    在五代时,蜀地的老百姓用惯了“后蜀”的铁钱。宋朝平蜀后,为了照顾当地民俗,对四川的货币实行一国两制,允许铁钱和铜钱同时使用。

    当时官方规定,铜钱一当铁钱十,但是铁钱一直在贬值。后来外地商人入川,一文铜钱就可以兑换到铁钱十四。

    这样,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由于铜钱与铁钱的比值在变动,有人就会钻空子,通过两种钱的兑换牟利。而且铜、铁两钱的比值太悬殊,铜钱也会迅速从四川流失到境外去。

    另外,有的不法分子看到铜钱值钱,就到处剜佛像、毁铜器、盗古墓,获取铜料后,大肆盗铸。

    为了防止货币双轨制带来的混乱,朝廷就干脆禁止铜钱入川,在四川征税也不收铜钱,于是四川就成了清一色的“铁钱专用区”。

    你们既然喜欢用铁的,就用吧!不过,这铁钱可不能带出四川使用。

    朝廷后来在四川专设了铁钱监,给四川群众供应铁钱。到宋神宗的末年(1080年左右),大宋的铁钱监一共有9个,铸钱共计近89万贯。

    铁钱成了地区货币,四川成了“铁钱特区”。

    中央政府允许铁钱在某区域大面积流通,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又在四川新铸了大铁钱“景德驭”,当铜钱一,当铁钱十。

    这种大铁钱,个头儿很大,每一贯重25斤8两。一个人腰上只要是缠上一贯,走路就很费劲,更别说十贯八贯、千贯万贯了!

    大铁钱一出来,又有好戏看了。

    说实在的,一部古代的金融货币史,就是朝廷和民间人士的斗智史。当时政府的想法是,与铜钱相比,铁钱就算再重,铸造成本也还是低。铸大铁钱,一个当你十个,政府当然获利甚多。同时大铁钱用料多,民间仿制不划算,因此也就用不着担心盗铸。

    可是民间不法分子并不傻,这种大铁钱一出来,他们又动开了脑筋:这钱个头儿这么大,假如把它熔铸成别的铁器,岂不更值钱?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