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历史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2000 中国人才流失大反思(1)(2/2)
    尖端人才奇缺

    世纪之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资本流动自由化、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化、产业结构啥加速化的大环境下,中国全面进入人才短缺的时代已成事实,而中国最告急的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最顶尖人才已经出现空白。

    liux公司在北京国际贸易中心租了一层楼进行平台开发,在全国范围内招聘高级计算机人才,结果连一个都没有招到。但是,在美国硅谷的计算机等相关人才光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就有上万。而国内的263、169平台建设都是依靠回国人员办的公司完成的。从这一件事例我们就可以想象,我国的人才短缺已经到了何种程度。还有一种观点,说我国不是人才太少,而是太多。我们不是在为人才太多而忧虑吗?每年100多万大学生不是不好找工作吗?国际上公布中国是世界上第二科技大国,从事科研技术开发的人员有3000万,仅次于美国。这些表面的数字不能说明中国人才的实际状况,更无法说明这些所谓的人才的质量,中国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最大奖项已经连续多年出现空缺了。

    有专家认为,我们不只是在尖端技术上人才缺乏,连一般的高级人才都要打折扣,比如国有企业的1003万科技人才中85%基本上不能发挥作用,30%处于闲置状态。中国有3万名教授,10万名副教授,16万名讲师,但3万名教授能看懂外文的又有多少?发表过国际论文的又有几个?而这些人中,又有多少人利用带博士生、带研究生,甚至其他一些条件,剽窃他人研究学术成果?这种人大有人在,华东理工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剽窃他人科研成果的事件在中国学术界只是冰山一角。笔者曾在一家商务中心看到一位相识的副教授打印的论文1.5万字左右,只有题目和中文“一、盯三、四……”及阿拉伯数字“1、2、3、4……”是副教授亲笔写的,其他全是用剪刀裁下别人的文萃用浆糊而炮制出的。如今,专著、论文可谓是铺天盖地,但抄袭已不是个别人所为了。所以,每当有关部门公布研究成果,说出版专著若干部,发表论文若干篇时,却掩盖了互相抄袭、模仿、重复的现象,所以这些数字很难反映我国科研的真实情况。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