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 中国城市污染严重(7)
其实,加大治污投入未必会拖发展速度的后腿。比如,加工1亿吨民用固硫型煤,
因此节约的污染控制费、节煤费和运输费等减去加工成本,每年还节余15亿元。专家估计:倘若中国的污染治理投入增加到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每年可避免因污染造成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此外还有无法估算的长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治理污染任重道远
自80年代以来,中国陆续颁布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煤烟型污染技术政策的规定》、《汽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办法》、《城市烟尘控制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陆续出台的还有《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38个大气环境保护标准。
为了保护全人类的共同家园,中国政府又相继参加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等旨在保护全球大气环境的国际公约,并开始制定实施与之配套的《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国家方案》。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中国政府提出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的主张并承诺愿为此猾努力。
1993年。中国472个城市中建立了1935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10492平方公里,北京、天津、大连、杭州等10个城市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
钢铁和水泥行业是两个排尘大户,自从引进国际先进工艺后,在产量翻番的情形下,粉尘排放量却降低了一半。
全国煤炭消费量从1980年的6亿吨猛增到1992年的11亿吨,因燃烧排放的烟尘却仍
然维持在1400万吨的水平。
……
《大气污染防治法》诞生于1987年9月5日,从1988年6月1日起实施。但立法者们万万没有想到,仅仅7年后,他们精心构建的法律就被迅速蔓延的大气污染远远抛在了后面。7年前诞生的那部法律文本里,我们找不到控制二氧化硫排放的有力措施,而酸雨问题干脆是个空白。仅仅7年,中国就成为排放二氧化硫的世界冠军,并且拥有了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于是,修改法律就成了历史的必然。1994年10月,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向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提交了《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改草案。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