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历史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1994 大学招生收费:是对还是错?(3)
    1994 大学招生收费:是对还是错?(3)

    四川外语学院的女大学生在推销自己,寻找家教工作价,余粮可卖2500元,除去提留、统筹、农药化肥投资及其它农用开支1450元,还余1050元。家里每年可以卖一头猪,收入约600元,全年家庭总共收入1650元,仅生活必需品和人情消费要达1000余元。在全家平平安安的情况下,每年可结余500元左右。

    当听到父亲算的这笔细帐后,李莉含着热泪向父亲表示:就报考师范院校!决不给家庭增加负担。

    像李莉这样做出痛苦选择的农家女儿,当然不止一个两个。

    “双轨制”弊端明显,需要及时改革

    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工厂、企业等用人单位扩大了录用自主权,使传统的高度集中的招生计划和对大学生的“双包”做法受到了空前的挑战。

    从1985年开始,国家对高等教育招生分配体制作了探索性的改革试验:在国家招生计划中,列入了社会调节部分,即可招收一定数量由用人单位缴纳部分培养费的委培生和个人缴纳部分培养费的自费生。在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还进行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改革探索。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