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今年上重点大学要收费,一些“望子成龙”的考生家长感到很不理解。
“‘金榜题名时’历来被认为是人生的一大喜事。我那在重点中学学习的儿子,今年参加高考,按照他的成绩,‘金榜题名’没有问题。可是看到那几千元收费标准,我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东阳县马宅乡农民马富有面有难色地说。
为了供养大儿子读书,马富有整年起早贪黑在那几亩水田中劳作。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不满15岁的小女儿初中还没毕业,就辍学务农了。马家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家中那位“秀才”身上。
“解放初期,国家很困难,政府有钱供工农子弟读大学;十年动乱结束时,国家也很困难,大学的门仍然向工农子弟敞开着。经过1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了,为什么反而没钱培养大学生了?”乡亲们理解马富有的酸楚,提出这样的问题。
或许,生长在沿海开放地区的青年人对这样的提问感到不以为然,但对那些依靠自己的智力和奋斗完全有能力敲开“北大”、“清华”等高等学府大门的工农子弟来说,仅仅因为一时还拿不出上万元的金钱而痛失良机,也着实令人遗憾。
发达地区考生说:“交钱选个好学校、好专业,划得来。”
对交钱上大学这个新问题,在发展比较快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被人们普遍认同。这个地区的学生认为,拿出上万元钱读大学,看起来费用很可观,但读到好专业,掌握一定的技术,毕业后能在一个好的公司或企业供职,一两年后就可以赚回培养费。
在去年招生期间,许多考生主动放弃读公费专科,而愿读代培本科;不少学生愿意多出钱而选择热门专业。一些农村的家长也全力支持子女自费读大学。他们认为,花一两万元读大学,既能取得文凭,又能转户口和找到工作,比花上万元买户口更合算。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