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历史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1991 中国加快住房改革步伐(3)(2/2)

    国家如牛负重,气喘吁吁,居民个人住房消费又少得出奇。

    住宅本是一件最大的消费品。有关部门调查了世界一些国家居民住房支出占收入的比例:与我国发展水平相近的发展中国家为8.6%;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000美元的小康国家为11%;发达国家则在15%左右。我国城镇居民住房支出仅占个人平均收入的1.2%,不到烟酒糖茶消费的一半。

    据北京市提供的情况,1953年市房管局对1783户居民房租调查表明,房租支出约占家庭收入的9.27%;1954年为8.69%;1989年为0.89%。建国以后,工资收入不断增长,房租却不断下调。于是消费的投向集中于几大件上,形成要买就一哄而上,不买就市场疲软的局面,使我国消费品市场呈脆弱状。

    步入90年代,我国进入还债高峰,国家以往用于住宅建设的几百亿元投入不可能再继续下去了,而市场疲软导致企业普遍经济效益下降,有些企业开支都困难,解决职工住房的投资能力大为减弱,出路只有一条,变国家“包”为国家“帮”,居民个人要承担买房、维修的大部分费用,加速向商品化过渡。

    深化住房改革面临的难题

    长期从事房改的干部们有句话:没房的盼房改;有房的怕房改;领导干部不敢改。

    房改首先触到的是各阶层人们的切身利益。

    1990年底,上海市的房改方案见诸报端后,最高兴的是棚户区的特困户们。虹口区新港街道是上海有名的棚户区,居民们看到将要实行的推行公积金和配房买债券大为兴奋,认为结束“蜗居”搬新楼有望了。天宝路302弄一位70多岁的老汉,一家5口,上有九旬老岳母,下有8岁孙女,四世同堂挤在12平方米斗室中。老人的儿子说:“照这样看,我们10年内有可能搬入新居了。”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