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第四(5)
汉末国家大乱,百姓受尽战乱之苦,田园荒芜,衣食无着。刘备当平原相时,将府中财务施舍给百姓,以渡饥荒,自己在府里跟“士之以下者”即一般办事人员同席同食,无所挑拣,所以刘备深得人心。
刘备用赤忱交友,他的两位“恩若兄弟”的部属关羽张飞和他形影不离,之后他更得到了“爱民”的美誉。但这一切都是刘备刻意培养的。他没有曹操那种才华,让人一见就甘心服从,韬略也不如人,文采也无足称,武艺更谈不上,于是只有用感情和谦德来聚人了。刘备在许都时,又和汉献帝叙上世谱,备长帝一辈,被称皇叔,乃暗中参与献帝董贵妃之父董承的密谋,这就是汉献帝衣带诏的事件。
刘备本人深切认识到自己所以屡遭挫败,主要是由于没有优秀的参谋人员,所以对访求人才,十分注意。当时襄阳有一个名士司马徽,擅长识别人才,人称“水镜”。刘备找他访问天下大计。司马徽自称“儒生俗士,不识时务”。而在备面前夸奖号称“卧龙”和“凤雏”的两个年轻俊杰。刘备问是谁?他说就是诸葛亮和庞统。
关于刘备的受人爱戴,连刺客也被他感动。当时有一个叫刘平的富室,也是个汉皇室的后裔,一直看不起刘备,不甘心受刘备的管治。于是他花重金买通了一个刺客前去刺杀刘备。岂料,那个刺客到达刘备的住所,刘备不知此人是前来暗杀自己的刺客,便盛情款待他,那个刺客受到了极大的感动,不忍心杀了刘备,便实情相告后,转身离去。刘备并没有难为他。
刘备以汉代皇族后裔的身份,在乱世中站稳脚跟,成为一国之君,其成功之处在于两点:一曰不失民心,二曰礼贤下士。
刘备从小清贫,他不爱好读书,喜欢华服美食,爱好玩猫斗狗。刘备自幼与常人不同,谦虚礼让,喜怒不表露于形,好交友,同学、亲朋都很喜欢他。
刘备投靠曹操,曹操接纳了他并给予充足的粮草武器,准备联手消灭吕布,但曹操并不放心刘备。为了不让曹操怀疑,刘备就闭门谢客,整日在菜园子里种菜,好让曹操觉得他胸无大志,碌碌无为。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