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注释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君子僧恶什么?(2/2)

    【读解】

    老师和学生的憎恶加起来,一共是七种。这七种憎恶在一般意义上说都不难理解,但也有几种值得引起我们特别的注意。

    一是憎恶宣扬别人坏处的问题,在《颜渊》篇里,孔子已经说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在《季氏》篇里,孔子又强调过”乐道人之乐善”。其实,这些也就是《中庸》里面所说的“隐恶而扬善”的品质。这种品质,正如我们在《中庸》的讲解里已经说过的那样,需要有博大的胸襟和宽容的气度才能修炼得成。对于一般人来说,容易犯的,恰恰是称人之恶的毛病。

    二是憎恶把抄袭当作有学问的问题。所谓“千古文章一大抄”,“剪刀加浆糊”居然也可以使人“著作等身”。稿酬、学位、职称,专家、学者珠头衔都可从中诞生,欺世盗名,那可真是“盗亦有道”啊!

    三是憎恶把揭发别人的当作直率的问题。在《子路》篇里,我们已经读到过叶公与孔子关于“直”的问题的讨论。叶公认为,那种过父亲犯了过错儿子都要起来揭发的行为就是直率坦白,孔子却认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率坦白也就在其中了。所以,孔子并不认为揭发别人的或短处是直率,而是主张隐恶扬善,说人家的好而不说人家的坏。

    至于说到毁谤上司,勇而无礼,刚愎自用等等,其弊病不言而喻,也就勿需我们多嘴饶舌了罢。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