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贡曰:“管仲①非仁者与?桓公②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③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④管仲,吾其被⑤发左衽(6)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7)也,自经(8)于沟渎(9)而莫之知也?”
【注释】
,①管仲:齐桓公的宰相,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原本是公子纠的家臣,公子纠与齐桓公争位被杀后,他归服了桓公,辅佐桓公成就了霸业。②桓公:即齐桓公,齐国的国君。他与公子纠是兄弟,因为争夺君位而杀死了公子纠。③匡:正。④微:假若没有的意思,用于和既成事实相反的假设句之首。⑤被:同“披”。(6)左衽:衣襟向左边开。披散头发,衣襟向左边开是当时落后部族的打扮。(7)谅:信,这里指小节方面的诚信。(8)自经:自缢。(9)沟读:小沟渠。
【译文】
子贡说:“管仲不是仁人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管仲不能为主子而死,反而做了桓公的宰相。”孔子说:“管仲做桓公的宰相,辅佐他称霸诸侯,匡正天下,老百姓到现在还受到他的恩赐。如果没有管仲,我们大概也都像落后民族那样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边开了吧。难道真要像普通男女那样拘于小节小信,自缢于沟渠之中而没有人知道才好吗?”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