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译注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天地(2/2)

    [译文]

    尧到华地巡视,华地守封疆之官说:“啊,圣人来了!请让我们为圣人祝福,祝愿圣人长寿。”尧说:“不需要。”“祝愿圣人富有。”尧说:“不需要。”“祝愿圣人多主儿子。”尧说:“不需要。”守封疆之官说:“长寿、富有、多生儿子,是人们都愿意得到的,唯独您不愿得到,这是为什么?”尧说:“多生儿子就会使人有更多畏惧,富有就会多事,长寿就会增加困辱。这三项无助于培养无为之德行,所以不需要。”守封疆之官说:“开始我以为您是位圣人,现在看不过是位君子而已。上天生出万民,必定要授给职事。多生儿子而授给他们职事,那样作还有什么可以畏惧呢!富有而使大家分享,那样还有什么事呢!作为圣人,象鸟一样居无定所,靠天而食,行动不留下形迹;天下有道之世,就与万物一起昌盛;天下昏乱无道之世,就遁世隐居修养德行;活上千岁,对世俗生活厌倦了,就升仙而去;乘上白云,到达天帝之处;三种祸患不来,身体常久无灾殃;那样还有什么困辱呢!”

    尧治天下,伯成于高立为诸侯(1)。尧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辞为诸侯而耕。禹往见之,则耕在野。禹趋就下风(2),立而问焉,曰:“昔尧治天下,吾子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予,而吾于辞为诸侯而耕,敢问其故何也?”子高曰:“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3),不罚而民畏。今子赏罚而民且不仁(4)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矣。夫子阅行邪(5)?无落吾事(6)!” 耕而不顾(7)。倡倡乎(,)

    [注释]

    (1)伯成子高:人名,或力虚拟之得道者。

    (2)趋就下风:从下风口快步走近,表恭敬。

    (3)劝:勉励。

    (4)且:却也。不仁:不能相爱。

    (5)阖:通盖,何不之台音。

    (6)落:废也。有防碍、耽搁之意。

    (7)俋(yì)俋:专心致志的样子。

    [译文]

    尧治理天下时,伯成子高被立为诸侯。尧传帝位给舜,舜传帝位给禹,伯成子高辞去诸侯职位而去耕作。禹前去看他,他正在野外耕地。禹从下风口快步走近他,恭敬站立问道:“昔日尧治理天下,您先生被立为诸侯。尧传位给舜,舜传位给我,而您先生辞去诸侯职位去耕地,请间这是什么缘故呢?”子高回答说:“昔日尧治理天下,不用奖赏而民勉励向善,不用惩罚而民畏惧犯罪。而今你奖赏惩罚并用而民却不能相爱,社会道德从此衰落,刑罚从此建立,后世之祸乱从这里开始了。先生你何不走开呢?不要防碍我作事。”专心致志于耕地而不再看禹。

    泰初有无,无有无名(1);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2)。物得以生,谓之德(3);未形者有分(4),且然无间(5),谓之命;留动而生物(6),物成生理,谓之形(7);形体保神(8),各有仪则(9),谓之性。性修反德(10),德至同于初(11)。同乃虚,虚乃大(12)。合喙鸣(13)。喙鸣合,与天地为合。其合缗缗(14),若愚若昏,是谓玄德,同乎大顺(15)。

    [注释]

    (1)泰初有无:泰初即宇宙的最初状态。泰同太。有无,只有虚无,也就是说宇宙源于虚无,虚

    无即是道。无有无名:有指没有任何规定性的纯存在。在宇宙源头连这种纯存在也没有,当然也不可能有任何名称。

    (2)一:指混饨未分的有。未形:这种混饨未分的一,还未呈现出任何形状。一是由无形无名潜在世界向有形有名现实世界过渡的中间环节,它既无形无名又包藏万有,万物都由它发生出来。

    (3)物得以生:万物得一而生,并由它获得自性,构成德性。

    (4)未形者有分,没有呈现任何形状的混饨的一,包藏着矛盾对立的属性,并不是绝对地同一。这种矛盾对立性质是推动一之分化,并在运动变化中生成万物的总根源。

    (5)且然无间:而且没有间隙,浑然一体,周流无滞。且,而且,然为语辞。

    (6)留动而生物,动力运动变化,留动即运动变化暂时的静止,由此而生出物。与《易传》所讲“阳动阴静”,“乾知太始,坤作成物”的道理相通。

    (7)物成生理:理之本义为树木之纹理。纹理标志不同树木之特殊性。物生成后,也以各自不同的形态、功能、属性等相区别,这些即为物之生理。

    (8)形体保神:形体保持、固守着精神。亦即形体与精神合一之意。

    (9)仪则:条理准则。形神虽合一,但各有其条理准则,如形有美丑之分,神有愚智之别,形神又备有不同的功能作用。

    (10)性修反德:自性经过修养,达于完美,则返于德。德为自性的完美表现,与道同一。

    (11)同于初:也就是尽性,返归于泰初状态。

    (12)同乃虚:与泰初同一就是虚无,虚乃大:虚无包容一切,皮肩局限,所以是大。

    (13)合喙(huì)鸣:鸟兽用嘴鸣叫,出于无心,故与自然相合。人如无心,其言说亦如鸟鲁之鸣叫,便是与自然之天籁合鸣。

    (14)缗(tín)缗,无心的样子。

    (15)玄德,幽深玄远之德,即天德电。大顺,无所不通。

    [译文]

    在宇宙最初只有虚无,没有存在物,没有名称;混饨未分的一出现,只有这个整体的一而没有呈现任何形状。万物得一而生,称之为德;没有形状的混饨中包含有矛盾对立之区分,而且又浑然一体,没有间隙,称之为命,混一之体运动变化的暂时静止,就生成物,物生成而具有条理属性,称之为形;形体与精神合一,又各有条理准则,称之为性。自性经过修养而返于德,至于德的境界,就与泰初同一了。同泰初同一就是虚无,虚无而无所不包就是大。乌鲁众口相合而鸣。这种无心之鸣叫与自然相合,这种相合是无心的,如同愚笨胡涂的样子,这就是幽深玄远之天德,与大道同一而无所不通。

    夫子问于老聘曰(1);“有人治道若相放(2),可不可,然不然(3)。辩者有言曰(4):‘离坚白,若县寓(5)。”若是则可谓圣人乎?”老聃曰:“是胥易技系(6),劳形怵心者也(7)。执留之狗成思(8),猿狙之便自山林来(9)。丘,予告若(10),而所不能闻与而所不能言(11)。凡有首有趾无心无耳者众(12),有形者与无形无状而皆存者尽无(13)。其动,止也;其死,生也(14);其废,起也,此又非其所以也(15)。有治在人(16),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人于天(17)。

    [注释]

    (1)夫子:指孔丘。

    (2)放:放任,放达。指思想认识不执滞,不是僵化静止地看待是非然否,而是将其看成是因时间条件变化而转化的。

    (3)可不可,可以会转化为不可,然不然:对的会转化为不对。

    (4)辩者:专门在名言概念上辨析的人,即战国时的名家学派。

    (5)寓:即宇字,离坚白:战国时公孙龙提出的著名命题,认为一块坚硬白色石头,其坚与白两种属性不是共存于石,而是分离的。在《坚白论》中作了系统辨析。若县字:如同悬物于屋檐下。县同悬,字,屋檐。比喻坚白分离是明摆着的道理。

    (6)胥易:胥为官府小吏,易为卜缸之官。技系:为技艺拘系牵累。(7)劳形怵心,疲劳形体,困扰心神。

    (8)执留之狗成思,意为狗因有技能,为人所拘留作守夜、狩猎之用,使不得任性于旷野,而成愁思。

    (9)便:动作灵便轻捷。猴子因动作灵巧轻捷,彼人从山里捉来供玩赏。

    (10)若:你。

    (11)而:你。不能闻、不能言:指超乎名言概念之外,不能感觉、思虑的道。

    (12)有首有趾:从头到脚,指人的全身,无心无耳:大道超越名言概念,没有形质,人不能用感觉、思虑得到它,所以,有心有耳如同无心无耳一样不能认知大道。世上有形体心知而不能认知大道者众多。

    (13)有形者:有形体心知之人。无形无状:指大道。尽无:有形体心知而又能认知大道的人,完全没有。

    (14)这句意思为:动转化为止,死转化为生。

    (15)非其所以:并非有意而为,都是顺乎自然的结果。有心为之,反而不得。

    (16)有治在人:有心之治理,在于人为。

    (17)入于天:与干道台一。

    [译文]

    孔子问老聃说:“有人从事于道好象很放达,认为可能转化成不可,对能转化成不对。名家学派有人说:‘坚白相离,是明摆着的道理。’象这样的人可以称作圣人吗?”老聃说:“这样的人如同官府小吏卜缸之官被他们的技艺牵累,疲劳形体困扰心神一样。狗因有技能为人所拘系,而成愁思,猴子因为动作灵便轻捷,被从山里捉来供人玩赏。孔丘,我来讲给你,这些都是你所不能听到,你所不能言说的,凡有完全形体的人,无知无闻的为多,有形体心知而又能认知无形无状大道的人,完全没有,运动转化为静止,死亡转化为新生,废弃转化为兴起,这些都不是有意所为。有心之治理在于人为,忘掉了物,忘掉了天,称之为忘掉自己。忘掉自己的人,称之为与天道同一。

    将闾葂见季彻曰(1):“鲁君谓葂也曰:‘请受教(2)。’辞不获命(3),既已告矣,未知中否(4),请尝荐之(5)。吾谓鲁君曰:‘必服恭俭(6),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阿私(7),民孰敢不辑(8)!’”季彻局局然笑曰(9):“若夫子之言,于帝王之德,犹螳螂之怒臂以当车轶(10),则必不胜任矣!且若是,则其自为处危(11)。其观台多物(12),将往投迹者众(13)。”将闾葂覤覤然惊曰(14):“葂也忙若干夫子之所言矣(15)。虽然,愿先生之言其风也(16)。”季彻曰:“大圣之治天下也,摇荡民心(17),使之成教易俗,举灭其贼心而皆进其独志(18), 若性之自为,而民不知其所由然。若然者,岂兄尧舜之教民,溟涬然弟之哉(19)?同乎德而心居矣(20)!”

    [注释]

    (1)将闾葂,人名,姓将闾,名葂。季彻,亦人名。二人事迹皆无考。

    (2)请受教:礼貌用语,情给予指教之意。

    (3)辞:推辞。不获命:未得到鲁公的允准。

    (4)中否:正确与否。

    (5)荐:进也,此为陈述之意。

    (6)必服恭俭:一定要执持恭敬、节俭之道,服力执持、恭行之意。

    (7)拔出:选拔录用。公忠之属:公正尽心尽力之类人才,阿私:偏袒、庇护私情。

    (8)辑:和也,睦也。

    (9)局局然:笑声之状词,如格格之类。

    (10)怒:奋起,举起。当:与挡通,阻挡。轶(yì):同辙,车轶即车辙,车轮辗过的痕迹。

    (11)自为处危:自己使自己身处危境。

    (12)观台:陈列物品供人观赏之看台。

    (13)投迹:留下足迹,即前来观看之意。

    (14)覤(xī)覤然:十分震惊的样子。

    (15)位,同茫,茫然无知。

    (16)风:作萌解,引申为端倪、缘由之意。

    (17)摇荡民心:使民心振荡鼓舞。

    (18)举:尽也,贼心:对外物分辨追求,拢害自性之心,独志:无己无待,绝对逍遥之心志,也就是与大道合一的自性、真我。

    (19)溟涬:混沌迷蒙之状。兄,尊敬崇尚义;弟,谦让追随义。此句意为,岂能尊崇尧舜之教民,而迷过乎乎追随其后啊。

    (20)居:安定。

    [译文]

    将闾葂见季彻说:“鲁君对我说:‘请您给予指教。’我推辞未得准许,就已经告知他了,不知道讲得正确与否,请试着说给你听听。我对鲁君说:‘一定要执持恭敬节俭之道,选拔录用公正尽心尽力之类人才,而不要偏袒私情,这样做民谁敢不和睦呢!’”季彻格格笑道:“如先生这样的话,用于达到帝王之德业,如同螳螂举臂阻挡车轮前进一样,必定是不能胜任的。而且这样作,就是自己使自己身处危境。看台上陈列的物品多,将要前往观看的人就多。”将闾葂十分震惊他说:“我对先生所说的话茫然无知。虽然如此,愿先生讲说其端倪,”季彻说:“大圣人的治理天下,使民心振荡鼓舞,使其完成教化,改变习怅尽灭其贼害自性之心,而使他们都进入无己无待绝对逍遥之心态,作到这些如循性自为,而民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如果能这样,岂能尊崇尧舜之教民,而迷迷乎乎追随于其后呢?愿天下人有共同之德而心神安定啊!”

    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1),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2),凿隧而入井(3),抱瓮而出灌(4),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5)。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5),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仰而视之曰(7):“奈何?”口:“凿木为机(8),后重前轻,挛水若抽(9),数如秩汤(10),其名为槔(11)。”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12):“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13)。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14)。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15)。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16)。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子贡瞒然惭(17),俯而不对。有间,为圃者曰:“子奚为者邪?”曰:“孔丘之徒也。”为圃者曰:“子非夫博学以拟圣(18),淤于以盖众(19),独弦哀歌以卖名声于天下者乎?汝方将忘汝神气,堕汝形骸,而庶几乎(20)!而身之不能治,而何暇治天下乎!子往矣,无乏吾事(21)。”子贡卑陬失色(22),顶硕然不自得(23),行三十里而后愈(24)。其弟子曰:“向之人何为者邪(25)?夫子何故见之变容失色,终日不自反邪(26)?”曰:“始吾以为天下一人耳(27),不知复有夫人也(28)。吾闻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29),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今徒不然(30)。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31)。神全者,圣人之道也。托生与民并行而不知其所之(32),謷乎淳备哉(33)!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若夫人者,非其志不之(34),非其心不为。虽以天下誉之,得其所谓(35),警然不顾(36);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谓,傥然不受(37)。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我之谓风波之民(38)。”反于鲁,以告孔于。孔于曰:“彼假修浑饨氏之术者也(39)。识其一,不识其二(40);治其内而不治其外。夫明白人素(41),无为复朴,体性抱神(42),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且浑饨氏之术,予与汝何足以识之哉!”

    [注释]

    (1)反:同返。汉阴,汉水南侧。江河南面称阴,北面称阳。

    (2)丈人:老者。方将:正在,圃畦:圃为菜园,畦为菜园中用土埂分隔开的地块,为圃畦:当是在菜园中修理上埂。

    (3)凿隧:开掘隧道进入井底。

    (4)瓮:陶罐,用作汲水灌溉。

    (5)搰(gǔ)搰:同汩汩,形容水从瓮中流出的响声。

    (6)械:器械。指桔槔一类提水器械。浸:浇灌。

    (7)仰:老者正在俯身抱瓮隍田,闻子贡语,故而仰身相望。

    (8)凿木为机:修凿木料做成提水机械。

    (9)挚(qiè)水:把井水从下面提上来,若抽:抽,引也。就象把水引出来一样省力方便。

    (10)数如跌汤:数,快速也。袂汤,又作溢荡。形容水涌流很快的样子。

    (11)槔:桔棒,古代利用杠杆原理制作的提水机械。此处是关于桔槔提水的最早记载。此种提水法当今农村还有应用。

    (12)忿然作色而笑,生气变了脸色,既而又笑了。

    (13)机心,机巧变诈之心。

    (14)纯白不备,纯洁质仆之心为机心所污染而不得完备。

    (15)神生不定:精神生而不得安定。

    (16)道之所不载:为道所屏弃不容也。

    (17)瞒然:低头羞愧的神态。

    (18)拟圣:比作圣人。

    (19)於()中颡(sǎng):意为气味上逆,由鼻孔达于额头,伤害头脑。惾,气味上逆也;颗,额也。

    (8)五味:酸、辛。甘、苦、咸,浊:污染,厉爽:使口腔得病受伤而不能辨别滋味。厉,病也;爽,伤也。

    (9)趣舍;取舍也。滑心,滑(gu),乱也。因思虑得失取舍而扰乱本心。使性飞扬:使本性轻浮躁动,不得执守。

    (10)生;即性也。

    (11)离跂:跷起脚跟,比喻用力显示自己,以超出众人。

    (12)困:为得失取舍所困扰。鸠:班鸠。鸮:属鸠类,其肉可以烤食,称鸮炙。

    (13)柴其内:得失取舍之欲象柴草一样充塞于内,以滞碍扰乱本心。

    (14)皮弁(bian):古冠名,用白鹿皮制成,为大臣上朝时佩戴。鹬(yu)冠:鹬为翠鸟,羽毛很漂亮。鹬冠用翠鸟羽毛装饰的帽子。一般认为术士所戴。搢(ji):插于带间。笏(hu):手板。古时大巨上朝时所持,有事记在上面以备忘,用玉、象牙和木制成。绅:为大带。

    (15)支盈:支撑充满。柴栅(shan):用木柴编成之篱笆。此句意为,内心为声色取舍所充塞,就象为篱笆阻隔一样不能相通。

    (16)..(mo)绳索。缴(jiǎo):缠绕。

    (17)睆(huǎn)睆然:睁大眼睛。

    (18)交臂:背缚双臂。历指:古代刑罚,把手指用木棍夹起来。囊槛:关养猛兽的笼子。

    [译文]

    百年之巨木,剖开作成牺尊,用青黄色彩加以文饰,截下不用的部分丢弃在沟里。把牺尊和弃在沟中的断木相互比较,则两者之美丑是有差别的,然而在丧失本性这一点上则是一样的。历与曾参、史鳅,他们在践行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方面是有差别的,然而在丧失人之自然本性上是相同的。造成丧失本性的有五个方面:一是五色扰乱了你的眼睛,使眼睛不明:二是五声扰乱了你的耳,使耳不聪;三是五种气味薰坏了鼻子,使气味上逆伤害头脑;四是五种味道污染口腔,使口腔受伤得病;五是因取舍得失扰乱本心,使自性轻浮躁动不能持守。这五方面都是自性的祸害。而杨朱、墨翟之流却在用力炫耀自己,以求超出众人,而自以得道,这不是我所说的得道。得道者还在受困执,可以叫作得道吗?如果是那样的话,鸠鸟被关在笼子里。也可以称为得道了。况且取舍声色象柴草一样充塞于内,戴着鹿皮制作和装饰翠羽的帽子,腰间插着笏板,系着宽而长的大带,以这些约束于外。内心为取舍声色充满,就象被篱笆阻隔一般不得通畅,外面又为绳索重重缠绕,在绳索缠绕中睁大眼睛,还自以为得了道,如果这也算是得道,则罪犯被反绑二臂,用木棍把手指夹起来,虎豹被关在笼子里,也可以算作得道了。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