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十二钗评传-周立波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黛玉结局(2/2)
    作者那样钟爱林黛玉,却为何让她过早死去?从小说结构来说,是爱情悲剧结局的需要;从人物塑造来说,是人物性格和形象的需要。也许黛玉的死和黛玉的美一样重要,对于她的整体形象来说,是一个“完美”的谢幕。鲁迅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最喜欢的人先死了,“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与妙玉“可怜金玉质,终陷泥淖中”结局不同。作者不想让黛玉这“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没有让她活到“大厦将倾”、“树倒猢狲散”的时候。妙玉的结局,从某种角度上说,可以让深爱黛玉的人们聊以宽慰。

    黛玉的死因究竟是什么?清代的许叶芬在《红楼梦辨》中指出:“黛玉之死,莫不曰王熙凤死之也,贾母、王夫人死之也,而吾独曰死黛玉者黛玉也。……欲近而反疏,欲亲而转戚,兄鬲间物,不能掬以示人,此间日以泪洗面矣。”显然,从王熙凤等人谈起,受到后四十回的影响,把黛玉之死的直接原因归之于“掉包计”。我们姑且不论王熙凤不可能去设此计而断绝自己的管家前程,单就钗嫁和黛死安排在同一时间,黛玉含恨而逝的情节而言,似乎与泪尽而逝的“还泪说”有出入。黛玉之死不应有恨,应该饱含着牵挂。许叶芬说得有道理:“死黛玉者黛玉也”,惟其不是外力,似乎更能展示悲剧的深邃意蕴。

    林黛玉人生理念的主要内容一个是爱,一个是诗。她为爱而生,为还泪而死。她生来便与诗书为伴,她的死也充满诗情。王国维曾说,《红楼梦》与一切喜剧相反,是彻头彻尾的悲剧。黛玉之死当是《红楼梦》在主题和人物塑造上的创新。秀外慧中的美女过早地魂归幻境,从艺术角度来讲,读者的痛惜也恰恰是作者的欣慰。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