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对雍正查抄曹家这件事印象特别深,总觉得曹雪芹这个艺术构思应该是写雍正朝,抄了他家后他家族就破落了,但现在对不上茬。实际上人们忘了考据在乾隆朝发生的事。雍正四十五岁才当皇帝,当的时间非常短,当了十三四年就暴卒,突然死亡,到目前为止,死亡原因是历史学家也说不清楚的。他死后就把皇位传给了乾隆。乾隆很聪明,他一上台之后实行了一个政策叫亲亲睦族。在雍正朝,人们为了争夺皇位仍然在厮杀。康熙在位时,十四阿哥很明显得到康熙重用,康熙死后他正在伊犁,他是镇远大将军,是得了军政要职的一个人物。另外还有两个人物也很厉害,一个是八阿哥,一个是九阿哥,这两个人是夺权老手,在太子时期两个人就蠢蠢欲动,在太子被废之后这两个人也是当仁不让要争夺皇位,跟雍正也较劲,雍正当上皇帝后还跟雍正较劲,雍正也就对他们两个狠下毒手,把两人害死。乾隆目睹了他的父亲、他的祖父两朝的权力斗争,就觉得要稳定政治局面,先要从皇族内部抚平伤口,就实行了亲亲睦族的政策。就是对过去的事情既往不咎,所有活着的这些皇族的人我都予以善待,同时和皇族夺权有关联的官员,我一律予以赦免,能赦免就赦免。当时曹 戴罪的原因就是任上亏空,这是最大的一个罪名。乾隆就下了圣旨,所有这样的内务府官员的亏空就一风吹全都赦免了。所以曹曹后来就免罪了。曹家后来有了一个回黄转绿的过程,产生了一个小康局面。这段史实很多人忽略,千万不要忽略,这是很重要的。而且特别巧,曹寅和康熙是发小,乾隆也有一个发小,叫福彭平郡王。雍正吸取了父亲的教训,一立太子,其他人就要争夺王位,所以不立太子。雍正看好乾隆,但是不立太子。那时候,乾隆也有陪读,乾隆也爱作诗,乾隆从小就爱作诗,他是中国留下诗歌最多的一个诗人,可以争夺吉尼斯诗歌数量冠军。他青年时候作诗就请他朋友给他作序,谁给他作的序呀?福彭。这可是给他诗集作序的,关系能一般么?所以他一当政福彭就得到重用,福彭又是什么人呢?福彭的母亲是曹寅的女儿。是曹雪芹的姑妈,福彭按血缘关系是曹雪芹的表哥。还有这层关系呢,怎么能忘了呢?只记得雍正朝他家倒霉,在乾隆朝,他们有这么重要的亲戚,他家还有过小康呢。所以脂砚斋提醒你,元妃省亲也好,贾家的荣华富贵也好,都是写末世,不是写曹寅时期织造府时期的生活,是写的末世生活。贾母一再说,我们这种中等人家。就是说恢复到一个小康局面,一个过得去的局面。但对曹雪芹来说,曹雪芹年龄不会很大。有人说如果雍正初期就被抄家,曹雪芹刚出生不久,他不会有一个繁华生活的记忆,他怎么写出这种繁华场面呢?他有这种生活资源,他所体验的是乾隆初年的景象,他体会的不是他祖父和父亲所经历的繁华生活,没赶上。他赶上的是在乾隆初年的,有福彭这样的人的荫蔽下所获得的新的温柔富贵的生活。当然他有夸张,因为他写的不是家史是小说,他要进行艺术升华,他夸张了,他渲染了,这一点请大家千万注意。
现在你看《红楼梦》就明白了,第一回到第十六回时序是混乱的,但从第十七八回到五十三回,按时间顺序排列,非常清楚。而且他写的那一年就可断定为乾隆元年,也就是他家第一个春天的生活场景。最重要的例证就是第二十七回,他写到了四月二十六这一天是芒种节,大观园的女儿们把那一天当作饯花节,来向春天告别。你可以查万年历,就这么巧,其实不是巧。因为他的生活资源,生活回忆,他写《红楼梦》繁华生活这一段的主要依据就是乾隆元年,就是初春,就是这个春天。“三春争及初春景”,元春册页诗里的一句,和“三春去后诸芳尽”是一个意思。曹雪芹用了这么多笔墨,从十八回到五十三回,憋足了劲来写这一年。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