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源看红楼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3)(2/2)
    凡是读过《红楼梦》的人,对贾雨村的印象都很深,因为这个人物有几点很引人注目。一是他在小说中出场很早,第一回就开始了他的生命历程。二是他的名字显然和甄士隐一样,借助谐音“假语存”具有暗喻义,体现了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中“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从而为“闺阁昭传”。贾雨村是曹雪芹的创作原则“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人格化。三是贾雨村曾为林黛玉的启蒙老师,是他受黛玉之父林如海之托,将林黛玉从扬州带入京师的贾府。四是他恩将仇报,制造了著名冤案葫芦案,等等。不过贾雨村后来在前八十回中就很少出场,即使来到贾府,也只是从别人口中提到而已。从贾雨村第一次为官就“贪酷”,也就是贪污和对百姓残暴,以及在葫芦案中徇私枉法,断送了英莲找到生身父母的最后希望,将贾雨村定性为坏男人,是不委屈他的。曹雪芹通过甄士隐说的《好了歌解》中的“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脂批认为就是“贾赦、雨村一干人”,曹雪芹没有给他好下场。但是曹雪芹却给了贾雨村一个极好的上场和一个本来很不错的中场。因此曹雪芹在塑造贾雨村艺术形象时,有一些地方很值得琢磨。

    伟男扛枷贾雨村在《红楼梦》的男性人物中,除了贾宝玉,曹雪芹罕见地对贾雨村进行了相当细致的描述,从姓、名、字、别号、籍贯、家庭出身,尤其是如今只能寄居葫芦庙内,卖文作字为生的尴尬现状,一一交代得十分清楚。有意思的是,还特意通过甄士隐家丫鬟娇杏的眼光,写出贾雨村的容貌、服饰:“敝巾旧服,虽是贫(困)窘(迫),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方腮。”完全是一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大魁梧的大丈夫形象,而不是一般戏曲小说中坏男人尖嘴猴腮、贼眉鼠眼的样子。所以甲戌本脂批对此十分赞许,说:“最可笑世之小说中,凡写奸人则用鼠耳、鹰腮等语。”

    接着曹雪芹又通过贾雨村口占五言律诗“未卜三生愿”,高吟一副对联“玉在匣中求善价,钗于奁(lián)内待时飞”,以及中秋在甄士隐家酒后所吟的“人间万姓仰头看”那首绝句,写出了他的不凡抱负和出口成章信手拈来即成佳篇的出众才华。由于贾雨村说到自己囊中羞涩,无钱进京赶考,甄士隐马上命小童拿出50两银子和两套冬衣相赠。对于如此厚重的资助,贾雨村“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按理说,一般人受此厚赠,虽不至于感激涕零,千恩万谢,多说几句“多谢”、“愧领”之类的话是应该的,即使起立、垂首、抱拳致谢,也不辱没身份。但是贾雨村没有。这个细节写出了中国文人重义轻利讲究气节的特点。脂批者在此写道:“写雨村真是个英雄。”虽然有的地方脂批也说他是“奸雄”、“奸诈”,但总的说来评价很高。结果贾雨村没有接受甄士隐的建议,过四天等到十九这个黄道吉日才走,而是第二天一早就进京去了,还让和尚给甄士隐带话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事业)为要,不及面辞了。”咱们现在都21世纪了,许多受过高中、大学教育者还迷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信得厉害,这一点还真不如当初的贾雨村呢。曹雪芹还写出贾雨村一开始是个重感情的人。当初他落魄之时,甄士隐的丫头娇杏看了他三次,贾雨村误以为娇杏“心中有意于他,便狂喜不尽,自以为此女子必是个巨眼英雄,风尘中之知己”。贾雨村考试高中进士,后来升为知府,就立即派人来寻找娇杏,将她娶了去。夫人去世后,便将她扶了正。所以贾雨村从一出场到迎娶娇杏为止,从容貌、抱负、才华、行为,从一个穷书生到知府,经历了苦读、赶考、高中、升官,全都是作为一个标准的正面形象出现的,几乎无可挑剔,简直称得上是一个伟丈夫,一个从外到里都非常优秀的男人。贾雨村仕途也十分顺利,几年之内就从七品官(考中进士一般可以担任七品或从七品的各种官职)晋升为从四品的知府。这可以看作是贾雨村形象的第一阶段。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