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形象最值得注意之处是他的名字。在《红楼梦》中“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意象,象征少女。贾宝玉有一句名言:“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二回)所以大观园中的水“共总流到这里(怡红院),仍旧合在一处,从那墙下出去”(十七、十八回)。也就是说,大观园中的女子不仅不同性质和程度地和贾宝玉有各种关系,而且她们的活动都是以怡红院为中心在进行。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水溶”的象征意义:曹雪芹心目中的理想君王应当是能够容得下水的,甚至是能够溶于水的,总之是能够平等地对待女性的,就像贾宝玉一样。水溶之所以对贾宝玉一见如故,也和这种“心有灵犀一点通”有关。
如果说元春是曹雪芹心目中的后妃样板,那么水溶就是作者心目中的帝王楷模,都寄托着作者的某种理想。
曹雪芹多次将当时社会判处死刑为“末世”,而对未来社会究竟如何,没有给予明确的答案。小说也不宜过于进行理性的表述,那样就会失去艺术趣味。但是我们通过《红楼梦》中的人物活动,通过这些少男少女们厌恶什么,追求什么,还是可以大致地看到曹雪芹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
周思源看红楼伟男扛枷贾雨村曹雪芹写出人性的复杂性,避免写好人全好,写坏人全坏,丑不全丑,这种写法其他作家尤其是现代作家不难仿效。曹雪芹特别高明之处在于,他在写坏人时并不停留在这个人物本身的品质表现上,而是将笔墨指向环境对人的腐蚀。这样,批判的矛头就不仅仅是指向个人,而同时指向了人物所处的社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贾雨村。这个人物除了形象本身的意义外,还有结构作用和象征暗喻作用。通过他和冷子兴的对话介绍了荣宁二府的基本情况,表达了贾雨村对正邪善恶的看法。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