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源看红楼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2/2)
    二是凤姐请刘姥姥给生于七月初七的大姐儿取个名字,刘姥姥就取了个“巧姐”(“巧哥儿”),还说:“日后长大了……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这里顺便要说一下,“巧姐”和“大姐儿”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第六回刘姥姥见到平儿时,提到“东边这间屋内,乃是贾琏的女儿大姐儿睡觉之所”。而二十七回芒种节时,又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巧姐、大姐、香菱与众丫鬟们在园内玩耍”。巧姐、大姐(儿)成了两个孩子。而从四十二回来看,大姐儿就是巧姐。“大姐儿”在北方有时就用做对第一个小女孩的称呼,不是正式名字,一般多在一两岁两三岁时叫。之所以二十七回会“巧姐”、“大姐儿”两个同时出现,我想,除了有可能是抄本之误外,更大的可能是,曹雪芹原本设计凤姐有两个女儿,但是在修改过程中去掉了一个,或者说将两个女孩合并了,即原名大姐儿,后来经刘姥姥正式取名为巧姐。当然这样一来,改动的不仅仅是一个女孩的名字,而是在情节和思想性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就是说,是曹雪芹改变了作品的构思,引起了人物的合并。只是他忘记把二十七回的“巧姐”删掉了。规模宏大、人物众多的长篇小说很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形。《红楼梦》中类似的情形也还有。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表现极其出色,水平比“一进”有了极大的提高。为什么?第一次来时,她有些话说得不得体,临走时周瑞家的不是批评她了么?所以这次“二进”,刘姥姥可是接受教训了。无论是编故事,还是别的事,都广受欢迎。尤其是行酒令,和鸳鸯配合得天衣无缝,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用咱们现在的话来说,“总导演”是凤姐,鸳鸯是“策划兼执行导演”,她给“领衔主演”刘姥姥说戏。刘姥姥悟性很高,很快就进入角色。因此刘姥姥充分体现了“导演意图”,皆大欢喜,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刘姥姥第三次就不是进荣国府了,也不是只去了一次。四十二回脂批指出,在遗失的曹雪芹已经基本写得的佚稿中,“狱神庙”这回有刘姥姥的故事,“始知‘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实伏线于千里”。从多处脂批提示来看,当时到狱神庙探监和设法相救的还有贾芸、小红、茜雪等人。所以刘姥姥显然是受了王熙凤的亲口委托,不顾自己已经八十高龄,带着板儿到处寻找,千方百计地打听到巧姐下落,终于把被狠舅奸兄卖到外地的巧姐救了回来。充分表现出刘姥姥极其重情义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实在令人敬佩不已。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