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严格的等级制度,贾府这样的大贵族人家自然就更讲究了。这一点在元春省亲和宁国府除夕祭宗祠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红楼梦》在许多章回中都很注意这个问题,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并不是写得最多的,但是由于刘姥姥身份特别低微,从她受到的礼遇上反倒格外说明问题。因为贾母叫她“老亲家”、“刘亲家”,所以刘姥姥的身份顿时大大提高。四十回在缀锦阁行酒令时,我们可以注意一下座位的安排:刘姥姥虽然是个连贾府仆人都不如的农妇,但是由于贾母叫她“老亲家”、“刘亲家”,所以她不但享受主子待遇,和小姐少爷一样一椅一几,而且辈份还比较高,座位竟在王夫人之前,仅次于贾母。通过刘姥姥所受到的贾府待客礼遇,有助于我们弄清林黛玉在贾府究竟有没有受到“迫害”的问题。
刘姥姥在大观园的活动,再一次生动地突出了贾府的极度奢华。光是十几个主子和一些主要丫头吃一回螃蟹就花了20多两银子,够穷人生活一年,其余的事就不必多说了。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道:“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元评女传巧姐慕贤良春省亲时几次“叹息奢华过费”,是从见过不知多少繁华场面的贵妃角度感慨和从至亲角度担忧。而刘姥姥则是从一个穷苦农妇的角度将它生活化而发的感叹。她与元春是两个极端的人,但是得出的却是完全相同的感受。贾府最后败落显然与这种极度奢华的生活有关。
在第五回巧姐的判词中已有“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暗示贾府败亡之后有些近亲反而不可靠了。在《红楼梦曲·留余庆》中,曹雪芹交代凤姐曾经“济困扶穷”而“积得阴功”。在贾府被抄家后巧姐被“狠舅奸兄(贾蔷)”所卖,是刘姥姥设法将巧姐找回。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为她第三次与贾府打交道埋下了一些重要的伏笔。主要是两处,在四十一回和四十二回。
一是王熙凤的女儿大姐儿抱着一个大柚子玩,见板儿手里拿着个佛手,便要。丫鬟就哄着板儿把佛手给大姐儿换了柚子。板儿对佛手已经玩了很久了,“见柚子又香又圆”,就换了。“柚子”就是“由兹(即‘这’、‘此’。中古时这三个字同音,可以通假)”,暗示后来刘姥姥带着长大了些的板儿一同去解救巧姐,是由此开始的。“又香又圆”就是“乡缘”的谐音,指在外地才找到同乡巧姐,仿佛冥冥之中有“佛手”所指引,两个孩子有缘分,早就交换了定终身的信物似的。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