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精华欣赏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金瓶梅的“水浒情结”(2/2)

    借何时之古讽今? 借什么样的古讽今? 借来之古与今毫无相似之处则不能讽今;借古而无半点古之史实则令人一见即疑;全用古史而不掺入今事,亦不能讽今。这一系列问题,笑笑生早已见到。

    第一个问题便是借何时之古,借什么样的古? 明嘉靖、万历间,人们最痛恨的事莫过于严嵩一党奸贼弄权,弄得政治黑暗、民不聊生。不少有才华的知识分子被排挤打击,因而他们更是痛恨刻骨。要抨击时政,要讽今,当然地首当其冲的目标是严嵩一党奸贼及其遍布全国各地的爪牙━━贪官污吏与地痞流氓。那么,何时之古与此相似? 通观明以前的中国历史不难看出,北宋末年蔡京一党专权误国最相似不过。于是笑笑生便选取了蔡京奸党误国的历史作为“古”而借来讽今。

    借古而一点不叙古事,一是情理逻辑不合,二是讽今之实便昭然若揭;叙古事太真太多又易把读者引入歧途,达不到讽今的目的。《水浒》所写故事,既据历史,又有虚构,真真假假,且当时已有很大影响。借取《水浒》某一情节引起全书,并在书中不时穿插一些《水浒》人物,赋予他们一些行为情节(《水浒》上未曾描写的行为情节),既象是确确实实在写宋事,而又不会让人看不出讽今的主题,这是再妙不过的。《金瓶梅》看似写宋代事,却描绘出一幅明代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社会风貌、思想观念、道德观念等丰富多彩的画卷;书中既有宋代职官名又有明代职官名;既有宋代史实又有明代史实,或是与明朝历史相似的宋朝史实;等等,都是笑笑生借古讽今原则的体现。

    《金瓶梅》不愧为借古讽今的优秀之作。

    借古讽今就是《金瓶梅》为何要借取《水浒》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理由。

    其次,《金瓶梅》通篇的山东方言与山东生活习俗,说明笑笑生可能就是山东人。山东人写山东事当然便宜得多。而《水浒》故事也是发生在山东,借取《水浒》便显得更加自然,更加得心应手。这是《金瓶梅》为何要借取《水浒》的次要理由。虽然《金瓶梅》中也有北京和吴地的生活习俗与方言,但却不是主要的。这说明笑笑生可能还在北京和吴地生活过,写作时自觉不自觉地用上了,或是有意用上,以给后人考证作者留下一些线索。

    至于《金瓶梅》为何不借取《水浒》的其他故事而独独借取西门庆和潘金莲的故事,这是不难理解的:这是《金瓶梅》的题材内容决定的。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