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精华欣赏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戏说王蒙评水浒
    --鱼讯(节选自侃城1998年4月18日,增修于2004年11月24日)

    对联一副赠王蒙:

    吏部侍郎--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礼部尚书--文化部去了位权重者。

    横批:青春万岁

    时值1998年,九届人大闭幕,座次尘埃落定,屏乔石于一百零八人之外(我掰著指头点了点,部长级以上众头领正好这个数目)。 十数年前,耀邦一时性起,“启用石秀”--拼命三郎(启立、乔石、建秀)。天慧星石秀在上梁山水泊前后都有建树,但是此一时彼一时,三郎相继落马,患得也患失。

    大陆新拍出《水浒》连续剧,刘欢在今年春节晚会上唱过了那主题曲,不敢恭维其中那翻来覆去的出不出手的歌词,不过若让那大歌唱家去演李逵倒挺合适。说起黑旋风,也爱抡板斧,且用它把我所尊敬的王蒙先生提拎过来开涮一番。因为他经常应邀在大纽约一带游学,能瞄到此文,不致于怪我在背后说他坏话。

    王前部长讲过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刊登在年前新州某报上。从前啊 ......有两个人争执不休,关于《水浒》里有一个李达还是有一个李逵,你说迂也不迂。因这达字的繁体与那逵字笔划颇近,尤难区分,最后决定告官,求个了断,讨个说法。你猜这结果怎么着?如同小岩城女法官莱特办案一样,出乎意料,却令人信服,不见得是偏袒柯林顿。山东郓城县太爷的判决书如是说,对于“甲方乙方”(国内由此产生同名影片)的争论,认为有李达的某甲胜诉,而认为有李 逵的某乙无知。

    你想那王蒙乃何许人也,虽出道吏部侍郎(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曾官拜礼部尚书(也叫文化部长),却从不徇情枉法,且熟读经史,这点常识哪能蒙咱王先生及旁听席上的各部同僚。于是他超越时空 (有道是“青春万岁”让时光停滞片刻以至倒流几寸),怒斥道:“王蒙何人!人何蒙王?”那语调如同“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嘘”,清朝知县伸出食指到王先生嘴前,“切莫声张,如此判决两造,那甲小子从此会真以为自己是对的,当一辈子的傻瓜,让人笑话,何不快哉!”王先生刚喝了碗“坚硬的稀粥”,未料到那狗官真是吃干饭的。他当场翘起大拇指晃到县太爷鼻子底下,连声赞道:“高、高、高家庄!”

    听完了精彩的故事,陪审团员们也纳闷,便宜了甲方那厮,若乙方从此误以为自己错了,岂不坑人?!怎奈 乙方并不糊涂,咽不下这口鸟气(梁山好汉常用词),洒家反了!乙方不服一审,决计上诉,状纸呈到刑部,着本官自组特别法庭兼任审判长复查此案。卑职哪敢怠懈, 火速从户部调遣火漆密封的卷宗,并发出插有三根鸡毛的令牌,著工部遇水架桥逢山凿洞,密切配合神行太保戴宗日夜兼程,差兵部传施耐庵等一干人到庭协助调查。经过近两年的取证,终于水落石出,《水浒》第42回“假李逵剪径劫单身,黑旋风沂岭杀四虎”,其中其实既有李逵,也有李达。

    且听宋江当庭唱了个喏,那天煞星唤我哥哥,其实只是拜把子兄弟,到时少不了让他喝碗毒酒。李达并非旁人,乃铁牛的亲哥哥,在家侍奉老母,不曾扬名,被人忽略。“鼓上蚤”呈上物证--板斧,并作旁证,时迁本名李大(莫以为李老大,一错再错),乃施作家的穷邻居,取证有功当赏五两银子。

    本青天大老爷听罢,当场揭开塑料袋里的板斧,上面不仅有李逵的血斑手印, 果然也有李达的汗迹指纹,非剪径贼李鬼那把所能比拟。于是真相大白,当即用朱笔一挥:华夏中文学校 推广拼音简体,可以省却繁体字造成类似的冤假错案,宜扩大招生。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