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呓三国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白衣的奇策(2/2)

    也许人一背了,什么事都能成为自己死亡的资本,在孟达的口舌之下,关羽不知多少年前的那一句"螟蛉之子切不可立"激怒了在上庸的刘封,面对正在麦城苦苦挣扎的关羽.平时好歹都能说得过去的叔侄关系如今却显得那样不共戴天.再加上咸鱼翻身的曹兵和乘胜追击的孙权,关羽已经没有了当日的威风凛凛,在人人喊打中结束了原本因该很光彩的一生,当然,英雄毕竟是英雄,他的死被说成了"就义"......

    回过头来看,吕蒙导演的白衣渡江的精彩剧目,其实是一次并不很绝的计策,也许是因为关羽性格的弊病才导致了这个计策显得相当神奇,但是在对于孙权一方的政策上,刘备,甚至诸葛亮都是要负一定责任的.周瑜死后,荆州相对平静,是因为主张孙刘联合的鲁肃接任周瑜掌握军权,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荆州的政策是相当缓和的,而且东吴的诸将对于荆州的态度都是不容妥协了,真正坚持联兵的只有鲁肃一人.而今鲁肃已死,吕蒙继任,他是武将出身,在领兵作战有其上处,但是对于大局观和实施外交手段上是不能超越鲁肃的,而且吕蒙在鲁肃时代就经常以武将身份提出对荆州的计划!在鲁肃死后,吕蒙更是决定将归复荆州作为自己上任的第一件大事.<<演义>>中有"蒙曰:今操远在河北,新破诸袁,抚集幽、冀,未暇东顾。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聘,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恰恰证明了孙权军团对于荆州问题的政策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变,而刘备和诸葛亮却没有及时洞察到这一微妙但却关于自己和大局形式的改变,而以第一时间对关羽下达相应的应对政策.刻舟求剑的故事上演也只是时间的问题.关羽的性格是不适合"东和孙权"的,诸葛亮很清楚,但是对于形势的变化,可能处理川中事务的丞相爷也有所忽略,守将的性格,领导层的忽略,加上对手适时采取的行动使三国的格局产生了不小的变化,荆州的失误和白衣的奇谋也就成为了仁者见仁的热点,多方的累积成为一种现象的成立,荆州如是,局势如是,历史也如是......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