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呓三国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濡须的绝唱
    拔牙大家可能都经历过,对拔牙的人要求稳准狠.不稳的话,会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和信心上的损失;不准的话,就会失去针对性;不狠的话,它不下来,这是拔牙的必修课,给虎口拔牙呢?道理几乎是一样的,只是要求胆子更大,目标锁定得更准,下手要更辣更狠而已......

    逍遥津一役确实把孙权和当地的孩子给吓怕了,孩子们听见张辽的名字不敢啼哭,而孙权呢,大概除了借助牲口比自己还敢玩命的举动留下了一段佳话以外,几乎没有得到什么.说句老实话,像孙权这样的君主似乎是不太适合亲征的.关于逍遥津的一战,孙权指挥弱点就很容易暴露.首先:经验严重缺乏,对于治国孙权也许很出色,但是在行兵作战,他差他哥孙策的东西可不是一点半点.我们来看一段关于逍遥津战役的描写-----

    却说孙权令吕蒙、甘宁为前队,自与凌统居中,其余诸将陆续进发,望合淝杀来。吕蒙、甘宁前队兵进,正与乐进相迎。甘宁出马与乐进交锋,战不数合,乐进诈败而走。甘宁招呼吕蒙一齐引军赶去。孙权在第二队,听得前军得胜,催兵行至逍遥津北,忽闻连珠炮响,左边张辽一军杀来,右边李典一军杀来。孙权大惊,急令人唤吕蒙、甘宁回救时,张辽兵已到。凌统手下,止有三百余骑,当不得曹军势如山倒。

    这段文字就可见一斑了,前边演义中有"孙权自引十万大军,来攻合淝"的叙述,而在张辽大兵逼近孙权时,我们看到的却只是"凌统手下,止有三百余骑"!这兵力的配备不知是按照什么理念去摆布的,甘宁和吕蒙的先锋部队和后援部队,是十万减去三百以外的兵力,而中间的孙权部队却只有三百余骑兵!这是明显的"铜头铁尾豆腐腰",一旦被敌人从两肋冲破中间,那孙权的部队是绝对攻不能攻,守不能守.张辽的攻击理论安排的太"对症"了,当时乐进诈败,先锋部队没命地往前赶,取得胜利是先锋首要的任务,对于中间部队的顾及自然疏忽,所以甘宁和吕蒙发现孙权的中间部队被袭击,再回头来救,是很麻烦的!一是部队可能冲的太靠前,"孙权大惊,急令人唤吕蒙、甘宁回救"这句起码说明,消息的传达确实是有不小的距离的;二是由于冷兵器时代对于速度,兵器的条件以及兵士的作战意识的统一性有相当大的限制,所以做到有条不紊地回马救援是很困难的!再者,孙权根本就不知道中间部队在行兵红的重要性,就像足球比赛中的中场一样,那是负责承前启后的重要枢纽,而孙权呢,像这样的用兵不但是在开兵法的玩笑,也是在开战争的玩笑....

    其次,南方人的素质和北方人不同,对于陆战,就像当年赤壁之战北人不习惯水战一样有着一条微妙的鸿沟,何况是这样的攻击战,一是要求你主动出击,二是速度要快,这个"速度"包括迅速适应地理,气候及一切主观和客观因素的限制,三是;相对于全堆在城楼四周,拔剑张弩的守御方军队,攻击方的准备是要很充分的;对于战术的安排即要有针对性,有要有杀伤性;而"准备的充分"又不能和第二个条件"速度"相冲突.这对于一个战术统筹者来说是很难的.要求统筹者把这种条件理顺,又不能使之相互冲突;相当于把数字1---9每两个数字组成各种不重复的两位数一样.说得可能有些过分,但是用兵的道理就是这样;而孙权对于攻击战的困难程度显然估计不足.

    再次.作为孙权这样的君主御驾亲征,对于手下的诸将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牵制---当君主和诸将的作战理念发生相左时,除了君主自己悔悟以外,任何将领也许都要面对明知是错误的还要去执行的尴尬局面.世上没有多少闻过则喜的人,就更不会是万人之上的当权者.孙权临阵经验的缺乏及应变能力的不足,导致了逍遥津的败北.

    这是孙权的第二次亲征了,两次的战绩说实话,输的都挺惨,第一次是损兵折将,赔进了太史慈;第二次是让对手以少胜多.仔细看看<演义>就不难发现孙权非常喜欢亲征,这又是为什么呢?孙权真的喜欢打仗吗?当然不是,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力求战胜自己,也是在战胜自己心中的一个阴影----他的哥哥孙策.

    孙策是马上君主,以小霸王的名字雄贯江东,这一切是孙权看在眼里,也记在心中的.他确实也是以自己的哥哥为榜样.孙权的能力在孙策临死前已经给定了性.演义中的那句"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对孙权的性格及能力拿捏再准确不过了.孙策的话很有味道,除了勉励孙权,更重要的是要孙权找准自己的位置.可孙权偏偏是个"完美主义者",就是要做到自己哥哥那样,使自己文武全才更好!所以他总是用为数不多的机会力求证明自己.可事实也一样证明,他的军事头脑真的不太好使,这是急也急不来的......

    不过呢,败了也就败了,孙权收军回到濡须口,又从江南调动人马再战合淝.这边曹操也处理完了汉中的事务,领四十万大军来救援.孙权面对曹操这样亲征的老手,自然不甘怠慢,听取了张昭的建议,想趁曹操立足未稳去偷袭劫寨.这时.两个有过节的将领走到了台前,一个是甘宁,另一个就是和甘宁有杀父之仇的凌统.看看<演义>中的一段描写---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