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赤壁一仗,曹操的一半家当是被子龙这条银枪挑到刘备那里去的。做生意卖货物要看当口,用大将也看当口的。长坂坡到现在只有两个月零一点,曹兵曹将记忆犹新,听到“常山赵”,个个亡魂丧胆,何况是在大败之后,惊弓之鸟,毫无斗志。所以,二千万两银子和四十万降兵是手到拈来,十分容易就得到了。
赵云这才接过令箭,拿了锦囊,退出大帐。看过锦囊之后,立即点齐九千兵。再到偏裨牙将这中去挑选两员副将。孔明知道,和赵云模样相象的武将是可以找几个出来的。倘然要找一个与关心羽、张飞相象的人就困难得多了,甚至找不到,除了他们的儿子之外,恐怕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出”的了。果然,赵云挑到的两员牙将,是弟兄二人,阿哥叫何仁,兄弟叫何友,与赵云的面貌真的有三分相似。三国中的武将使用大刀、长枪的最为普通,这弟兄俩本来就是用浑铁枪的。赵云拿出两套自己穿的银盔银甲来,叫他们换上。两个人连连摇手:“赵将军休得打趣,你的盔甲我等怎敢冒昧穿戴。”
“不妨,只管穿了。”
子龙就把军师的将令和锦囊上的具体内容同他们大致地讲了一遍。
弟兄两人一听,惊喜异常:真有这样的美差使?阿哥对兄弟看看,何友对何仁望望:我们这辈子吃了这碗武把式的饭,能够穿上赵大将军的盔甲,打着他的旗号,在敌将面前显耀一声:“问俺名姓,你坐稳马背。本将军非是旁人,常山赵云是也。”即使回来马上就死,口眼也闭的了。两人换好盔甲,再去挑了两匹白马和换上两条银枪。弟兄俩绰枪上马,后面“常山赵”的白缎子大旗高飘,顿时觉得威风凛凛,与真的赵子龙一般无二了。心想,凭着这身服饰和这面旗号,足可使敌将退避三舍,闻风逃遁了。此番再不大出一下风头,更待何时!
事情就坏在这种想出风头上。不自量力,老是抢在头里耀武扬威。结果屡屡把赵云的金字招牌砸掉,子龙只得亲自去挽回声誉。这一点,孔明是料到的。但总的来讲,还是利多弊少。如果没有他们把敌将搞得七劳八素,那二千万两银子和四十万降兵,赵子龙就不能那么轻易到手。诸葛亮的目的,就是要让赵云尽是避免与曹将厮杀,而集中全部力量来捞东西。
子龙最后交给他们每人三支烙有“常山赵”字样的箭,特别嘱咐他们,回来时不能少了一支!于是,三个赵云各带三千人马,分头出发。
大帐上孔明继续在发令。他拔出第二支令箭,拿起第二封锦囊。
张飞对二哥看看:军师今天的发令一反常态,按照一般发令的常规,先主后次,先武后文,先强后弱的顺序进行了。刚刚老赵接了头令已走,接下来的二令看来我们两有份了,不是你,定是我。
关羽对他点点头:那是当然。――哼!你别想当然,今天根本不会来叫你的,要你自己上去讨了差,才给你一件事做做。就象前次一样,“将军虽好,本军师不用。”
帐上的文官和其他几员蹩脚武将也和张飞的看法相同,知道这二令没有自己的份了。他们倒也很有点自知之明,看都不对这支令箭看。
诸葛亮点名道:“毛、苟二将听令。”
防不胜防。毛仁、苟璋根本没有接第二令的思想准备,听得点名,两个人四只眼睛互相对视着愣在那里。他们想,军师是叫我们吗?不会吧!赵将军接头令理所当然,叫我们接二令,恐怕我们胜任不起呢!况且关、张二将还未接令。看来不是叫我们。但发现军师和所有人的目光都朝这里看来,他们这才知道确实没有听错,实实在在是叫他们。心想,嘻嘻!脸上飞金。连忙跨步上前,高兴地应道:“毛仁在。”
“苟璋有。”
“将令一支,锦囊一封,带兵三千,外罩吴兵的军衣。毛将军改扮严州解粮官正,苟璋改扮严州解粮官副。率大船一百零八条,木筏三里,今晚三更时分,埋伏在聚铁江附近的另一条横江之中。待等吴将甘宁将曹操的粮营攻下之后,尔等按锦囊所嘱,前去偷取军粮。
毛苟二将对诸葛亮看看:你好事不教我们,却叫我们去作贼!大庭广众公开宣称“偷取军粮”!我们姓了毛、苟,你真当我们是猫和狗啊!就算难得做一次贼吧,到甘宁手里去偷,那还不是铤而走险,白白送命!甘宁号称江东赵子龙,可见功夫不小,尤其擅长水战,而且聪明机警,万一被他发觉,我们非但偷不到米,反而会把一万零八条大船、三里木筏同我们的性命统统送掉。所以两人呆只地望着军师,却不敢接令。
孔明用一对清澈明亮而又充满信心的眼神看着他们:你们只管放心前去。我据说的偷是一种戏谑口吻,实际上是就是智取。所谓兵不厌诈嘛。粮是曹操的,江东人可以去劫,你们为何不能去夺呢?!当然,你们也不需象真的做贼那样鬼鬼祟祟,尽管堂而皇之去取好了,甚至不劳你们亲自动手,吴兵会把一包包粮米自觉自愿地搬到你们的船上和木筏上来的。因此说道:“二位将军放心便了,亮有周郎的令箭一支在此。”
诸葛亮将自己的令箭放在案桌上,再从靴统里抽出那支周瑜的密令递给毛、苟。
毛、苟暗想,怪不得你叫我们去偷,原来你自己也是个惯偷,从江东学到了一手行窃的好本领,偷回来一支令箭,再叫我们去偷粮。
孔明说,这支令箭当然不是我偷来的,而是周瑜心悦诚服地给我建坛祭风的。而后,他贻然大方地放在我身边,被我顺便带回来了。今天早上带来,你们下半夜就可以令取粮而予奉还。周瑜象在做梦一样,根本还来不及醒呢,哪里还想得着这支不常用的令箭呢!
毛、苟听孔明这么一席话,方才放大胆量伸手接令。一看,哟!还不是一一般的正令,而是密令中的第一支:子令。心想,我们的人虽是假冒的,但令箭却是真价实货,那就不用担惊受怕了。因为火烧赤壁的场面那么大,那么乱,人那么多,那么杂,况且三家兵马混在一起,难以识别敌我,在任何情况下,都只能采取只认令箭不认人的办法。再说,军师叫我们改扮严州解粮官,冷落地方冷落人,江东六郡八十一州,甘宁总不见得每个州的文武官员都认识,更何况解粮官也未必是头面人物。两人想到这里,这才脸上露出了笑容,欣然从命。
孔明嘱咐道,到了聚铁江之后,毛仁不要上岸,就在大船和木排上跳来跳去,指挥装米,以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装得既快又多。苟璋到岸上去和江东大将敷衍,分散他的注意力。这就叫“猫一般的跳,狗一般的叫”。聚铁山上共有一百六、七十万石米,但你们最多只能取九成,要留一成给周瑜,使他有一口气好咽。
孔明的良心还算平,不料这两个人的心比你还要狠。他们想,反正总是做一次贼,多偷少偷总归是偷,要偷就要偷个彻底。你军师只要九成,那末多得的一成咱们两个人坐地分赃,每人至少八万石,吃风世都吃不完。殊不知,任何事情总要讲一个适可而止,要留一点余地,做得太绝,抠到人家肉里,对自己没有好处。他们两人为了多取一成米,差一点弄得一成都不成,险险乎连“猫”命“狗”命都送掉。
孔明又叮嘱道,偷米的时间限在两个时辰之内。在这两个时辰中,我担保你们太平无事。一到两个时辰,即使粮米装载为数不多,你们切不可流连忘返,马上要走。倘若超过时间而不走,一切后果由你们自己负责。这一点一定要牢记。
毛、苟应声“遵命”,接了令箭、锦囊退出大帐。不过心中还有疑云未释,为什么只能保两个时辰的险呢?这支密令是真的,只要周瑜本人不到场,哪怕四个时辰也不会拆穿的呀!
你们不知道,甘宁是认识这支密令的。三江口建造七星坛,孔明叫鲁肃帮忙去调一千兵来,鲁大夫把这支密令交给军政官,那军政官恰恰是到甘宁营上去调的兵。甘兴霸当然验看过令箭。这种密令是难得使用的,特别触目,而且每条不同,不会混淆的。因此,他们去偷米时,如果甘宁看到这支令箭,马上会清醒地意识到:借东风是这条子令,怎么解粮又是这条令呢?会不会都督没有收回,被诸葛亮带了回去,现在又用此令来“借”粮食了呢?好,西洋景马上穿绷。
那末孔明又怎样可以担保他们在两个时辰内不出事呢?那就是要设法把甘宁钉住在聚铁山上,在两个时辰内,不让他下山到江边去。也就是要派一支佯攻的军队牵制住甘兴霸,掩护毛、苟二人顺利运粮。
孔明再拔一支令箭,拿一封锦囊在手,唤道:“刘、龚二将听令。”
“刘辟在。”
“龚都有。”
“将令一支,锦囊一封,带兵一千,身穿曹兵的号衣。刘将军改扮曹将张辽,龚将军改扮曹将许褚。埋伏于聚铁山后山脚下的树林之中。照锦囊所示,依计而行,牵制甘宁两个时辰。”
“得令。”刘辟道。
“遵命。”龚都应和。
刘龚二将接令而去。
这样,两个时辰的偷粮可以保证了。但是还不行。因为两个时辰之后,甘宁发觉粮食被窃,肯定暴跳如雷,马上驾舟追赶。那一百零八只大船和三里木筏满载着一百几十万石粮食,怎么行得快呢?一下子就要被兴霸追上。非但前功后弃,还要蚀光老本。这种亏本生意诸葛亮是绝对不做的。所以他早就考虑好了,还要派一支军队担任狙击,在半路上截住甘宁,把他挡回去。谁能挡得住这位江东赵子龙呢?关、张、赵足以对付,但他们别有用处。在水面上,甘兴霸可称天下无敌。他天不怕,地不愧,就怕一个人。谁?诸葛亮。正因为知道他厉害,所以诸葛亮在江东时就有意识地降伏了他。那诸葛亮会不会亲自出马去拦截他呢?大可不必。统帅赤膊上阵,未免有点计穷力竭之感。倘每逢大事必要主帅露面,那刘备手下不知要有多少个诸葛亮呢!而这样的天下奇才又有几个呢?就象下象棋似的,动辄老将突出,总归大高而不妙。用人得体,就是诸葛亮最大的才能之一。军师拔令在手,对文官班中唤道:“公侯先生听令。”
他刘备手下的头牌文官,前两次都他接的头令。孙乾上前来:“下官孙乾在。”
“将令一支,锦囊一封,带兵一千。先生改扮本军师的模样,埋伏在聚铁江以东三里的横江这中。按锦囊行事,接应毛、苟二位将军。”
孙乾听了孔明之言,觉得非常高兴。他想,我这样一个全无武艺的文人,虽然可以在同敌周旋中,行使一下诸葛军师的无比威力来吓退敌人,倒是件大快人心的事情,实是莫大的荣幸。便说,请军师更衣,让我穿着试一试,看看行不行。
孔明想,我这身衣服是不能脱的,反正还有替换的。就叫手下去拿了一套的旧的纶巾鹤氅来。
孙乾迅速卸去纱帽红袍,换上纶巾鹤氅。理理正,拉拉平,长短大小倒正合身,好象照着身材做就的。对孔明讲,没有扇子不象你军师。还请军师将羽扇变借来一用。
孔明说,这把扇子不能借给你的。另外去找一把相似的鹅毛扇代替一下好了,反正你这个也是代用的嘛。好在你与甘宁见面时天还不曾这,他看不清楚的,只要样子差不多就行了。
手下立即去找来一把鹅毛扇,其形状、颜色与孔明的羽扇却十分相似,把它交给孙乾。
孔明说,你见了甘宁不用开口,一开口就要泄露机关。但是你的动作姿态要学得象。因为甘宁对我很熟悉,真假一目了然。你现在走几步让大家看看,象也不象。
孙公侯倒一点不怕难为情,当了诸葛亮的面,居然踱起孔明式的方步,亦步亦趋,煞是相仿,在大帐上款款而行。
刘备看得笑了出来:学得真象,光看背影果然能以假乱真。可见他们平时把军师的举止行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如今一用就用上了。
孙乾回到虎案前,问孔明:“军师,你看象也不象?”
孔明点头道:“象之极也。”
孙乾趁势打趣道:“那末,军师在上,诸葛亮见军师。”
“休得打趣了。快快下帐去吧。”
“遵命。”
孙乾接令下帐。
孔明预料,甘宁一看到我诸葛亮把他撞坏住,定然不敢再往前追,但又决不甘心马上退下。孙乾毕竟是假冒的,多看就要被看穿。如何能使甘兴霸掉头便跑呢?只有我与赵云搭配起来,可以立即把他吓退。既然诸葛亮是假的,那末,赵子龙也只消用个替身便可以了。
诸葛亮知道赵云现在正是红极一时之际,牌子最响,威望最高,所以要充分利用,弄了三个假子龙。赤壁之战中经常看到赵云,到芦花荡时,周瑜又到处碰着张飞。就象过去的张小泉剪刀店一样,不知有多少,家家自称起首老店,哪个弄得清楚!
军师又拔一支令箭,拿一封锦囊:“公子刘封听令。”
“刘封在。”
“将令一支,锦囊一封,带兵三千。公子改扮子龙将军模样,照锦囊而行,接应公侯先生,不得有误。”
刘封暗喜:那好极了!叫我当赵云根本用不着改扮,只要借一面旗来就够了。因为我向来最崇拜四阿叔,样样都喜欢模仿他:他银盔银甲,我也银盔银甲;他银枪白马,我也银枪白马。只不过的是竹竿的,本事比他差一些。――可知最要紧的就是本事啊!徒有虚名,不学无术那又有什么用呢?――这自诩的赛赵云兴高采烈地接令退出。
孔明为了这一百几十万石粮食,连发四支令箭,出动五员武将、一位文官、八千军队,三里木筏、一百零八条大船和六千套军衣也统统用在这上面了。可见,民以食为天,粮乃军中宝。这是最要紧的东西。至此,粮、饷、人马,这三大件都已落实了。但下面还有好几件大事呢。军师再拔令箭在手:“翼德三将军听令。”
“唏!”张飞叹了一口大气。心想,跟了大哥二十多年,身经百战,出生入死。每逢开战,不是头令、二令,至多三令,已经没有面子了。自从来了诸葛亮,头令、二令不沾边,甚至三令都挨不上,有时还要去讨令,实在可怜得很。今天偌大的一场鏖战,本是用武之际,重振一下威风,不料到现在还没有我的令,看来又没有我的令了。你看,大帐上武将全部跑光,就剩下我――哦!还好。还有咱们的二老倌也坐在那里打瞌睡呢。真是难兄难弟了。他的牌子比我的响,身价比我高,照样无人问津。跟我相比,我也算不错了。三将军提着甲拦裙从旁闪出,应一声:“老张在此。”
“将令一支,锦囊一封,带兵三千,镇守在南郡以北、麦城以南之葫芦谷口……”
诸葛亮为什么要把地点讲得那么详细呢?因为以葫芦谷取名的地方较多,以防搞错。譬如,后三国孔明火烧葫芦谷,烧司马懿父子,那是祁山地区的葫芦谷,又名上方谷,与这里的葫芦谷同异地,相距很远。孔明接着说:“二十三日卯时,东风截止,转还西风,曹孟德败至葫芦谷,人困马乏,饥寒交迫;进谷歇息,斩马为粮。将军从旁杀出,曹孟德定然脱逃,将军其功非小。”
张飞听罢,口中不言,心里暗道:老张不信。曹操不来便罢,既然来到,绝不会被他逃遁。葫芦谷我虽未去过,但顾名思义,地形状如葫芦,肚大口细,而且只有一个口子。曹操的人马钻进葫芦谷后,我把口子塞住,苍蝇都飞不出去一只。况且你说他们已经人困马乏,饥寒交迫,那就更不可能从的我矛下突围出动。倘然真的被曹操溜掉,那末我应该是罪责不轻,怎么还会“其功非小”呢?莫名其妙!――是的,你现在不相信,到那时候就服帖了;现在不理解,回来交令时就明白了。
三将军接令而去。孔明再拔令箭在手,呼道:“子仲大夫听令。”
刘备的大阿舅糜竺,闻声从旁走出:“下官糜竺在。”
“将令一支,锦囊一封,带兵三千。今晚三晚时分,在赤壁通往聚铁山的大道之旁,离江边三里、距曹操陆营十里左右的密林中埋伏。按锦囊所示,在大道之上拾取金银。”
糜大夫头在点,心里在笑:军师大约穷偏了心了。方才叫毛、苟去偷,现在又叫我去拾。大路上哪来的金子银子?要么只有石子、砂子。
孔明知道他还不明白,心想,你真不懂,赤壁一烧之后,遍地都是珍宝,就看你有没有本事捞。有本事的,金子银子俯拾即是;没本事的,铁钉都拾不到一只,即使拾到了,也仍旧要失掉的。
糜竺将信将疑,接了令箭锦囊而去。
孔明发令都是量才录用,各尽其能的。拾金银一定要派糜子仲去,因为他才能相当一般,而品格十分高洁,见色不乱,见财不贪。如果带兵的人贪财,拾了金银往口袋里放,小兵自然上行下效,人人揩油,国家就没有好处了,而且还会把人的道德、纪律等观念搞乱。糜竺是三国中有名的正人君子。在《搜神记》,就记载了他这么一段小故事。
糜竺祖上世代经商,家中资产巨富。子仲未投刘备之时,一次从洛阳驱车返家,途中遇到一个年轻女子,美貌绝顶,要求让她搭乘一段车子。糜竺同意。于是,两人同车并座而行。子促正襟危坐,目不斜视。行了十余里,女子下车,说,“多谢子仲先生。”糜竺一愣,问,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女子说,实不相瞞,我不是凡人,乃是祝融氏火德星君。今奉天帝之命,前往焚烧你家。糜竺大惊,说,我从未造过什么孽呀!能否请星君高抬贵手,赦免了吧。祝融说,帝命难违,烧是非烧不可的。我因念你为人善良正直,故而先通个消息给你。现在这么办:你快些赶回家去,把值钱的东西统统搬出,我走得慢些,到日中时分来烧。糜竺感激不尽,急忙驱车赶到农时,把人和紧要财物全部迁出。太阳当顶时,果然起火。房屋尽数烧光,但人丁一个未伤,财产损失也不大。
这虽是一则神话传说,但说明了糜竺的为人忠厚却是当世闻名的。
东西又无处去查对,只管先把自己的腰包塞满了再说。此人是哪一个呢?就是积极行动的兄弟糜芳,糜子衡。两人虽是嫡亲同胞,但品格截然不同,阿哥是大丈夫,兄弟是赖小人。
孔明对糜芳的心迹有所洞察。心想,你眼红什么,我也要叫你去拾一些东西的,不过不是去拾金银罢了。先生拔了一支令箭,唤道:“子衡听令。”
糜芳想,不知军师叫我干什么去,最好也能让我去辅助哥哥,一同去多拾些金银。他边连忙抢步上前,急急应道:“糜芳在。”
“将令一支,锦囊一封,带兵三千、去往赤壁江边,拾取……”
糜芳想,拾取金子银子?
“旗幡刀枪。”
“哱――!”糜芳气呵!那东西比起金银来,既不值钱,又不实用,油揩得再多也发不了财;同拾垃圾的叫花子差不多,军师有偏心。
其实,孔明十分公平。他尽是让每个人的长处都得到恰当的发挥。糜芳原先也算一员武将,但是根本不能上阵交战的。当时刘备觉得大堂之上只有三个文官太难看,于是就把他调到文班凑个数。似这样文不成、武不就,品质又如此低下庸人,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去拾刀枪最为合适。因为他还算对武器有点识货,知道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差的;哪些修修还能用,哪些只能当作废铁回炉……真可称得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了。到后来,皇叔手下文臣多了,就又叫他改为老本行。哪知他一当武将,掌了兵权,就肆无忌惮,胡作非为起来。先是失守襄阳,继而与傅士仁勾搭了投降孙权,送掉南郡,害得关云长兵麦城,被擒身亡。致使阿哥糜竺也“渐恚发病,岁余卒”――因忿恨不平而渐渐致病,一年多后死去。
现在孔明知道糜芳对这支令箭大为不满,特意关照说,你别小看这桩差使,也要不折不扣地对待,切不可敷衍也事,该拾回来的都要拾回来。到时候也要根据你拾来东西的多少、好坏来评定功过。而且,我可以告诉你,江东也有人来拾的。你手脚慢了一无所获。那就非但无功,而且还要记过,以戒将来。
糜芳气得没话好说,心想,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低贱行当,居然还有人来与我竞争呢!真是叫花子容不下讨饭人。没办法,只好接了令箭怏怏而去。
孔明专心致志地发令,没有留神一旁关将军早已怒不可遏了。云长想,你今天发了那么多的令箭,大帐上的人几乎都跑空了,你连看都不对我看一眼!你是没有长眼睛,还是不知道有我这么个人哪?!岂有此理!站在他身后的公子关平和副将周仓早憋不住了。拉拉君侯的袍袖,意思是,你看,军师虎案上的锦囊都已经没有了,看样子马上就要退帐了,你赶快问问他吧,是不是把咱们三个忘了!关云长被他们这么一撺掇,实在熬不住了,轰地站起身来,对孔明施了一礼:“关某见军师。”
刘备猛听这么一声,暗道:哎呀,该死!我也听昏了,被孔明的什么二千万两银子,一百六十万石粮食,四十万降兵,金银只要拾拾……弄得我云里雾里,连二弟坐在边上都忘记了。对孔明看看:你发了那么多令箭,怎么没有我二弟的份呀?他可是个极要面子的人哪!大概你事情太多,人太疲劳,一时疏忽了吧?那马上弥补还不为迟。
哪知诸葛亮若无其事,淡然问道:“君侯有何见教?”
“军师,想某关羽,自桃园结义以来,跟随兄王二十余载,扫黄巾,战虎牢,转战南北,驰骋疆场,阵阵当先,仗仗有功。今日,大破曹兵百万,人人皆有将令,子龙身兼二事,唯有关某父子一无差遣。请问军师,却为何来?”
孔明微微一笑,平心静气地答道:“君侯息怒。亮另有要事相托。”
“这……”
碰着个软钉子,关羽倒被弄得很尴尬。心想,是啊,军师向来喜欢把最要紧、最复杂的事情留在最后详详细细交代的,这里的大将都有令箭了,唯有我还等着,接下来的令必定是我的了。现在他又没有宣布退帐,我那么急干什么?倒显得我邀功心切,一点没有涵养,好象从来没有接到过令箭似的。回头对关平、周仓瞪了一眼:都是你们拉袖子拉出来的事情,害我坍这么个台!红面孔重新归座,等待军师交托重任。
孔明果真再拔一支令箭。
关云长一看,哎,这下我的将令来了!――别着急,还轮不到你呢!
正是:望穿凤目祈一令,燎破虎胆失半言。
不知关羽何时接令,且听下回分解。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