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孔明的意思是:曹操的五十五万陆军和二十八万水军从西北方面来,虎视江东,犹如两条凶光射向东南。西方庚辛金,是白色,主刀兵之象;北方壬癸水,是黑色,指水战。故称黑白两光。
孔明接着说:“紫微星黯然失色;佐辅星不在本宫,颠乱方位……”
紫微星指的是皇帝,象征刘备是汉室宗亲,有帝王之相。刘皇叔兵败当阳,穷得一塌糊涂,黯淡无光。诸葛亮又把自己比作宰相,故称佐辅星。佐辅星本应在紫微星边上的,但他现在离开刘备,跑到江东来了,错乱了方位。那末,怎么办呢?下面就是关键的说话了:“幸得另有十二颗星斗,九星在于东,三星在于西……”
周瑜想,天上的星斗不计其数,为什么单讲十二颗呢?大概这十二颗星有其特定的征象,或者特别亮,最起作用的。记住了,晚上来找找看,不知能否找到。
其实诸葛亮说的是:破曹兵百万共有十二条路,东边的九条只有亏本,没有赚头的,江东有家当,亏得起,所以让江东去亏。西边的三条是一本万利的,刘皇叔本钱小,亏不起,只能赚,那末我们来。西边哪三条路呢?彝陵道、葫芦谷和华容道。我把发财的希望,刘皇叔的三分天下都寄托在这三条路上了。
最后,孔明说:“待等风卷残云,西方三星映照紫微,紫微星即可重放光芒,佐辅星亦然回归本位。这便是天文。”
所谓“风卷残云”,就是说,曹操此番败在东南风中,而且一败涂地。今天是初八,二十就要开始烧了,三天之中百万大军化为灰烬,正如风卷残云一般。东风一起,曹操一败,我这佐辅星就回到自己原来的地方去了;靠那三条路上去发财,从此刘皇叔就不穷了,马上可以重新焕发光彩了。
庞统听完,扬声大笑:“哈哈哈哈,好天文!”既然你把心里话都兜底翻了出来,说明你还是明智的,那我再说穿你就不象凤雏,而象老鼠了。今天就跟你马马虎虎算了。
周瑜听了半天也没有听懂这是什么意思。但心想,我身为大都督,龙凤一来,我连得开口的资格也没有了,又要被鲁肃和手下人耻笑的。让我来和一声调,敷衍一下,反正这是大家都不懂的。于是,周瑜装模作样道:“是啊,军师的天文,待等风卷残云,西方三星映照紫微,紫微星便可重放光芒,佐辅星亦然回归本位。本督也看得清楚。”
庞统差点笑出声来:我们在用暗语打招呼,讲的是如何用你们江东的本钱让刘备发财,你居然还和得进调?!庞士元对孔明看看:从来只有我们戏耍别人,现在这家伙调和到我们头上来了,那我们去和谁的调?要不要把他戳穿?
孔明对庞统眨眨眼睛:算了,就饶他这一次吧,下不为例。
鲁肃听得十分惊异,怎么大都督近来连天文也懂啦?不亏江东屈指可数的小辈英雄。从他们的语气和情绪上看,似乎天文对我们是有利的。但是,常言道,天时不及地利,地利还须人和;事在人为,人定胜天。我喜欢实实在在,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自己努力的基点上的。虽则我们坚决反对投降,力主决战到底,但是直到目前,我们还没有筹画出一个明确、完整的破曹方略,今朝的机会千载难逢,龙凤都在这里,大都督应当好好向他们讨教破敌大计,这才是至关紧要的大事。所以鲁肃向周瑜递了一个眼色。
周瑜想,我倒是很想问的,只是刚才自己已经把话说僵了,“破敌大计本督早已成于胸中”,“何劳你局外之人多问”,叫我怎么启口呢?
鲁肃见他面有难色,心想,大概都督放不下这架子。那末我来问也是一样的,便说道:“二位先生,请问有何破曹妙计?”
“这个……”诸葛亮对庞统看看:我有计的,不知你有没有?
庞士元也是“这个”一声,对孔明瞧瞧:我当然有计,否则我到这里来干什么?你我都有计了,就是那个“军机秘密,岂能泄露”的家伙不知有没有计?
诸葛亮对庞统把嘴角一撇:他哪来的计。他若有计,早已摊底牌了,刚才就不会被你问住了。我是为了替他解围,帮他吹了一通牛,他是在和我的调,不信的话,一试便可水落石出。便道:“亮有一计在此。用亮之计,曹兵一败涂地。”
庞统接着讲:“贫道也有一计。用某之计,则江东大获全胜。”
周瑜一听,心想,两个半吊子,只讲计怎么好,怎么妙,到底什么样的计却不讲出来。你们讲半句,我也只能和你们半句调。
其实周瑜呀,鲁肃又没有问你,你不开口,人家不会当你是哑巴的呀!而且龙、凤两人早已知道你一无计策,故意一搭一档在逗逗你,你还不识相,要凑在他们一起。但周瑜今天和调和出了名堂来了,就象小孩子第一次做了错事,大人没有及时批评教育,他尝到了“甜头”,以为这样做是合情合理的,以后胆子就越来越大了。周瑜想,反正不要讲出计的内容的,这种调只管和,不会露马脚的。我方才已经讲过胸有成竹,现在如果不接应他们,就显得方才的说话是假的,被他们揭穿了多么坍台!──他自己做贼心虚了。所以,煞有介事地说道:“本督也有一计在此。”
庞统对孔明看看:这家伙又在学舌了。这次要戳穿他了,否则他还以为我们是瘟生呢。
孔明心想,很好。要戳穿他,不需要你出面的,只要我三言两语,便叫他显原形。便道:“都督,既然我等都有妙计,未知三人之计相同与否?”
周瑜想,肯定不同的。因为我想都未想好,根本没有计。那末你快快与他们讲明呀!他现在是骑虎难下了,而且还没有觉察到孔明已把绳索套到他的颈项之上了,还在那里继续说:“那末先生意欲怎样?”
“以亮之见,准备笔墨,我等将各自胸中之计写于掌上,然后并掌观看同与不同。”
周瑜这才知道上了大当了,他们两个人串通一气,用这计来捉弄我。现在圈套已经钻了,计策还未想好。怎么办呢?
旁边的鲁肃还不识时务呢。心想,大都督反正不会坍台的,你们两人有计,他也有计。即使有些高低,也不足为奇的。因为你们两人“天下奇才”闻名天下,总要比都督多一条肠子。让我去拿笔砚来。踱头不知其中详情,煞是起劲、卖力。片刻工夫,已将笔、墨、砚台拿来,因为都是写在手掌上的,鲁肃把三支笔分别递给座上三人,自己挽起袍袖,磨起墨来。
周瑜执了支笔呆呆发愣。心想,大话已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我写什么呢?腹中空空如也,怎么写得出来。看来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效学梁上君子之法,让我来偷看吧。所以,一面佯装思考,提笔在手,准备落笔,一面眼梢瞟过去,眼光落到孔明手掌上,窥探他是怎么写的。
孔明何等细心、机警!发觉周瑜不规矩,眼睛斜到自己这里,心想,你自己不动脑筋,学了这副贼相,你的才学怎么会进步?你偷看我,我去看准?你要看,我就不写。孔明装得在动脑筋,擎着笔沉吟不写。
周瑜一看,已知孔明有所察觉。心想,这家伙真鬼,对我已有防备。他不写,我没有办法。那末还是来看庞统的,所以眼梢又甩到右面。
诸葛亮连忙咳一声冷嗽:庞兄,当心有贼!
周瑜想,你何必这样呢?自己的不给我看,还要送暗号给庞统。
庞士元想,我派头大的,让他看好了,只要他有本事看得出。庞统先把笔头放在嘴巴里咬,咬得象扫帚一样,然后在砚台上一卷,把所有的墨汁统统吸光。鲁肃连忙再磨。庞统提起笔来,身体一侧,自言自语道:“用贫道之计,管叫曹兵土崩瓦解。哈……”笑声未绝,笔在掌上唰唰唰唰几扫:“好了!”然后把笔一丢,左手提成一个空拳。
周瑜一看,怎么这样快的?一百万人马只要这么几笔就完啦?写的什么,我都来不及看清,那末再看孔明的吧。如果他也是这么几笔就写出计来,我或许可以猜出来了。
诸葛亮想,你这个人不吸取教训,还要东张西望,那我让你弄僵了拉倒。孔明把笔头在砚台上横弼竖弼,左弼右弼,弼得犀利尖,然后一边口中嘀咕,一边写道:“用亮之计,江东势如破竹。”
“窣……”写了一行。
“用亮之计,曹兵溃不成军。”
“窣……”又是一行……
周瑜一看,他又太复杂了,好象在做文章一样。一个这么快,一个这么慢,都不知是什么计。我看又看不着,想又想不出,叫我怎么办?周瑜实在走投无路,只好自己动脑筋了。想了一想,笔头在手中画符似地画了几下,把笔一放。
鲁肃把笔砚收过。
按理,三人应该同时把手掌摊开,放在一起看的。孔明还是照顾一点周瑜的面子,便向鲁肃讲,你把每人掌上的字一一看清,究竟妙计同与不同。
鲁肃先到周瑜面前:“都督,待下官观看掌中妙计。”
周瑜想,你这个人吃里扒外,专门帮倒忙,还要先看我的呢!对他说:“子敬,先看孔明军师的。”
“是是是。”
鲁肃兜到诸葛亮身旁,说:“军师,容下官观看掌中妙计。”
孔明说:“先看庞兄。”
“好好好。”
鲁肃想,我好象是一只球,被他们踢来踢去,一个都不肯先说。走到庞统那里,开口道:“凤雏先生,容下官观看掌中妙计。”
庞统想,你们都扭扭捏捏,推来推去,先看后看不是一样的?你们不肯先来,那末就我来吧。所以招呼一声:“大夫,你站稳了。”
鲁肃想,的确,这一条计能打败一百万军队呢,力量多么大!我是要站稳了再看,别跌了跤跟斗。踱头听他的话,两条腿摆稳了架势,瞪大眼睛,捋须观看。
庞统侧过身子,对着鲁肃把空心拳头张开,五指伸直,说道:“大夫请看。”
鲁肃低下头来一看,倒退一步,不禁失声道:“嚄,好一条妙计!”
庞统哈哈一笑,舌头往掌上一舔,把笔迹舔糊。等一下再洗手。
鲁肃到底看见了什么呢?原来庞士元手掌上墨迹很浓,笔划很粗,写着两点、一撇、一捺,一个“火”字。踱头想,火就是火了,为什么要写得这么三大五粗呢?喔,对了。要烧掉百万曹军,小的火是不行的,非要漫天大火不可。
鲁肃再到孔明身旁观看。诸葛亮用羽扇遮一遮,然后把拳头张开。说:“大夫请看。”
鲁肃方才看庞统的计,倒退一步,现在看孔明的计相反走进了一步,对他手掌上一看,高兴道:“哈哈!龙凤龙凤,名不虚传,果然如出一辙,妙计相同。”
孔明同样用舌头舔墨迹。
周瑜听了鲁肃连连称好,觉得奇怪:庞统只有寥寥几笔,诸葛亮写了长长一篇,怎么会妙计相同?会不会踱头看错了,或是理解错了?
那末孔明写些什么呢?掌中写了四行,每行三个字,全部一样,都是一个“火”字。周瑜怎么猜得到他写了一手掌都是同一个字的呢?上当就上在这里。而且孔明还在每个“火”字的外面画上一个圈,圈与圈之间都相互连接。他之所以这样写,并非光是为了不让周瑜看清,而是都有其深刻的含意。十二个“火”字,表示消灭曹兵共有十二条路,与刚才说天文上的十二颗星斗相吻合;每行三个火,暗藏有三天三夜东风;这些圈圈表示用连环计破曹。这些含义鲁肃他一点都看不懂,他只知道大火也是火,小火也是火。总之,欲破曹兵须用火攻。
踱头最后满怀信心地到周瑜面前:“大都督,待下官观看妙计。”
周瑜对他看看:踱头啊,你说话要有分寸,我的面子都在你的嘴巴上。只要你说一声“妙计相同”,我马上学他俩的样,舌头一舔,证据舔掉,万事大吉。都督身子一侧,摊平手掌,说:“子敬请看。”
鲁肃对他手掌上一看,不觉脱口而出:“都督,妙计在哪里?妙计在何处啊?”
被你这么一叫,周瑜从面孔一直红到耳朵背后,满面羞惭。心想,我的台都给你坍光了,这一点小忙你都帮不了,真是一个道道地地的踱头。他连忙把袍袖一卷:“嗳!子敬,你看仔细了!”
庞统想,好了,你没有计就没有计,别说卷了袖子没有用,即使赤膊撩腿都无济于事。
鲁肃再重新凑近,仔细一看,手上确有字迹写在那里,称一声:“喔喔喔,妙计相同。”
“原是啊!”
周瑜连忙用舌头舔去。
庞统想,哎哟,动作真迅速,已经被你走过场了!你的计,恐怕未必是真。
那末,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鲁肃起初只见周瑜的掌上干干净净,一笔一划都没有。鲁大夫大公无私,不会作弊的,既然没有字,他就如实说“妙计在哪里”。后来周瑜挽起抱袖,在脉门处有两个字,象黄豆那么大。鲁肃目力好,总算看清了,一个是“火”字,一个是“水”字。
周瑜为什么要这么写呢?他毕竟是都督,兵书熟读,战策精通,久惯沙场,有相当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军事知识。他知道目前的处境在兵力对比上是敌众我寡,以弱攻强,光靠拚实力无论如何消灭不了一百万敌军的,只有用埋伏。而埋伏中,则以水、火为上。而且久闻卧龙、凤雏善用水、火。但他们今天的计,到底用的是水还是火呢?他摸不准,吃不透。为了争这个面子,周瑜就耍了个小小的手腕,把两字全都写上。当时,他以为三人一同摊开来看的,心想,如果你们两人写的是“火”,我就按住“水”字,倘然你们用水攻,我就放按住“火”字,这样,总归被我猜中一个。但现在不是三个人一起摊开来,他无法知道他们两人写的是什么,所以只好把两个字都给鲁肃看。踱头一看,大都督的计与他们似同又非同,胜过龙、凤,非但有火,而且还准备了水,想得周到、全面。如果火势过猛,马上可以用水救火;火烧不成,还可以用水攻。是一条万全之策。
庞统心头不服,要想弄一个皂白分明。孔明对他看看:何必呢?他到底还是个都督,不要弄得他太难堪,只不过与他开个玩笑罢了。
三人起身洗手之后,孔明便对周瑜讲,此番破曹只有用火攻。
但是,曹操有水、陆两军,烧他的陆营还比较容易,烧他的水营就困难了。曹军之中大小船舰共有一万条,其中三千条小船,七千艘是战舰。假使一条船起火,其余可以四散逃开,烧不光的。故而必须使他七千条大船都连在一起,一处烧着,处处都着,无法逃遁。但是兵书上载明,“陆地不连营,水上不连舟”,就是为了防火。这一点曹操十分清楚。因此,他决不会自己把战船连在一起。只有我们这里派人去曹营上,骗得曹操钩搭连环舟,这条计就叫连环计。献连环计的人必须具备六项条件。第一项,就是此人必须与我们孙、刘两家都没有关系的。因为曹操知道我们两国联兵,共同对付于他,凡是同我们有点瓜葛的人,曹操都要怀疑,决计不会听他的话。所以,我本人就没有资格担当这个使命。第二项,要名望颇高。同样一句话,出于名人之口,或许就是至理名言;无名之辈所讲,就是无稽之谈。尤其是曹操,更会注意这一点。第三项,要有胆量,有魄力。到百万营中去用计,胆小的人是去不得的。第四项,口才要好。明明连舟是兵家之忌,但要说得曹操采纳,这不是一般的人所能办到的。第五项,酒量要大。因为曹操很可能表面上恭恭敬敬,设宴款待陪你喝酒,实际上是要使你醉后吐真言。所以此人要能够至少唱得两个曹操醉倒,他却不醉。第六项,要会绘图。连环舟的构造图案必须由他本人画,曹操可能要对笔迹的。
周瑜听完孔明这番话,对于如何以火攻破曹,已在脑子里理出了一条基本的脉络。他想,这个到曹操面前去献连环计的人要预先物色好,否则,临渴掘井是来不及的。我们这里谁够得上那六项条件呢?周瑜是聪明人,知道此人就在身边──庞统,首先,他与我们孙、刘两家都无关系,曹操不会疑心;其次,他人称凤雏,天下闻名。曹操曾三造其府,结果未遇一面,肯定有请他出山助曹之意。在此大战的关键时刻,他赶到曹营去,曹操肯定喜出望外。他讲的话,曹操自然格外相信;他今天刚到这里,就敢一再侮慢、责难、戏弄我大都督,说明他胆子不小;我如果没有诸葛亮在旁庇护,早就被他说得哑口无言、无地自容了。足见其口才出众、舌剑唇枪;他这样大碗大碗地喝酒,头脑依然十分清醒,举止没有半点失常。可见他非但酒量好,而且酒后更能成事。既然称为凤,书、画、琴、棋,必然件件精通,样样皆能……
周瑜想到这里,对庞统看看:怪不得你坐在一旁不响,大约你今天到此来的目的就是要担当献连环计的重任的,但你自己不好意思毛遂自荐。那末我来请你:“凤雏先生,恳请先生相助江东一臂之力,前往曹营献此连环巧计,其功非小!”
庞士元想,献连环计,自然是只有我!除了我,找不出第二个人来。但是你周瑜的说话太觉小器了。什么“其功非小”?咱们这种人是为了贪图功禄的吗?这功名利禄在我的眼中却似一堆粪土,何足为奇!庞统就是这样的脾气,喜欢摆摆大架子,戴戴高帽子的。所以他回答道:“都督,贫道无能,还请另选高明。”
周瑜对诸葛亮看看:计策虽好,无人去干,等于没有。你讲的原则定得很好,我把人选也看得很准,但他不肯答应,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孔明想,你这个人平日里要害我诸葛亮是一计连一计,今天碰上高手了,就束手无策了。你的口气太小了,这只能去哄骗那些争名夺利的将士,与庞士元的身价格格不入。同样一句话,你听我来讲,庞统就接受。“庞兄,曹操乃大汉之国贼。圣上有诏:灭曹兴汉。还望庞兄过江一献连环,破得曹兵,中兴汉室。”
庞统对周瑜看看:同样的话,诸葛亮说得多好听!献连环有关中兴汉室。哪象你说什么“其功非小”,鬼头鬼脑。便应道:“贫道愿效犬马之劳。”
周瑜听了,心想,到底是龙与凤,一句话就答应了。
都督谢过庞统后,在动脑筋:献连环计的日子尚早,现在把庞先生安顿在什么地方比较妥当些呢?请他暂回山林?不好。因为一有机会马上要请他过江的。太远了叫呼不应。留在这儿营中?这儿人多口杂,难免要被泄露,万一曹操得悉,连环计就献不成了。最好要找一个地方,离此不远,但又在营中。周瑜一想,有了。让他住到西山上去。都督便命鲁肃去西山安排一下庞先生的食宿。然后对庞统说:“有屈凤雏先生暂居西山。待等时机一到,再请先生过江献计。”
接着,都督郑重地对大家讲,这条火攻之计只有我们四人知道,切不可让第五个人得悉!
庞统站起身来,拿了包裹,辞别周瑜、孔明。鲁肃把小僮领来。然后一同前往西山。孔明也告辞都督,回到船上。
庞统住在山上,饮食自有营上派专人送去。最要紧的是酒,不能中断。周瑜若有事情,派心腹到山上去与他联系;庞统闲着无事,就把连环舟的图稿一张一张画起来。因为到了曹营之中,临时要来不及的。让庞士元在西山等待过江献计。
从现在起,周瑜暂时放下了谋害孔明的心思。因为破曹的计策一定,就要采取具体措施了,要接二连三地用计对付曹操,而且此时也少不了孔明在旁指点和参谋。直至借东风时,还要最后一次欲害孔明。
江东暂且无事。回过头来再说赤壁曹营。
自从被诸葛亮骗去了十多万支箭之后,北军士气大挫,曹操对进军江东更是灰心丧气了。他想,屯兵赤壁以来,屡遭不利:长江交战损兵折将,船尾炮葬身江底;周瑜探营,竟会被他逃遁;孔明又来骗去这么多箭,我还上了徐庶的当,给他磕了四个头。看来此番出军不利,还是早日收兵回去吧。但是,退兵总要有个借口,否则文武不解此意,或许会有异议。有了。待我来问问他们,可有败吴之计。如果没有计,我就宣布收兵。
正在此时,手下进帐禀报:“蔡中、蔡和两位小将军回来了。”
前书已有交代,曹操命此二人将蔡瑁、张允伴柩回乡,并许他们回来加官晋爵。
因此两个小奸将丧事料理完毕,今日回转营中。丞相不听则已,一听到他们两人回来,触动灵机,顿生一计。
正是:三军折锐本思归,二蔡回营又生计。
不知曹操有何妙计,且听下回分解。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