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三国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五回 卧龙一语退仲达 凤雏三江会公瑾(2/2)

    踱头刚刚退到文官班中立定,外面声音来了:“哎嗬!吭嗬……”只见一批老军扛着大捆大捆的箭来到帐上,往中间一放,抽出杠棒,个个汗流满面,气喘吁吁。

    周瑜晓得苗头不对,急忙问道:“老军们?这是做什么?”

    “回大都督,是诸葛军师叫咱们送来交令的。”

    啊!果真是诸葛亮的。周瑜轰地站起身来,手搭雉尾,半个身子探出虎案,瞪大了眼睛对这些箭一看,全是曹营上的货色。怎么诸葛亮会有这么多曹操的箭的呢?孔明的事情只要问鲁肃:“子敬!”

    鲁肃笑眯眯地走上来:“都督。”

    周瑜一看,这老实人跟了诸葛亮也学坏了。口还未开,先嬉皮笑脸,恨不得打他一个耳光!

    “子敬,这许多羽箭从何而来?”

    “都督,实不相瞒,孔明奉令造箭,军令状限期三天。他今日开工酒,明日完工宴,尽是故布疑阵敷衍。到了昨日傍晚,老军、草船一应俱全,会同下官前往赤壁江边。江上浓雾弥漫,曹操虚实不辨,认作长江‘卧鱼’,不敢派兵将近前,只是大放乱箭。十数万支狼牙,仅在半夜之间。哈哈,都督!这叫军师奇才天下少,草船借箭史无前!”

    鲁肃这番说活,听得帐上文武面面相觑,惊叹不已:孔明真是天下奇才。我们大将武艺再好,也不敢孤军深入到曹营面前去;即使去了,也没有用。他手无缚鸡之力,带一批七老八十岁的苍头,居然能在曹营中骗回这么多的箭。实在令人钦佩!

    周瑜坐在那里也听得不寒而栗,毛骨悚然。要想埋怨鲁肃,你为什么要跟了诸葛亮一起到赤壁去。但是转而一想,此事也怪他不得,是我自己欠考虑周全,叫他去看住诸葛亮,不要被他逃跑。如果我再埋怨踱头,被他发起踱劲来,反而被他抢白一顿,众文武也不服。于是,都督吩咐将这些羽箭分发到三座大营上去。

    就在此时,孔明一手捧令箭,一手执羽扇,飘飘然踱上大帐,一路上口中念念有词。在嘀咕些什么?只有他自己听见:“浓雾弥漫布疑,草船借箭骇闻;东风凛冽抽身,赤壁染红惊魂;大雨滂沱掠地,渔翁得利三分。”

    本月内的三种气候的变化能派什么用场。孔明都已经算好了。边咕边走到虎案之前,“都督,亮交令了。”

    诸葛亮双手把令箭呈上。

    周瑜对他看看:你这个人的本领高深莫测,借东西不分敌友,手到拈来。我今后无法与你交战的。周瑜对他既恨又怕,心里咬牙切齿,表面上只好假惺惺地与他客套:“军师奇才,本督佩服!”

    “略施小计,何足为奇。”

    周瑜想,你口气好轻飘啊!这样的计还是小计,那怎样才算得上大计呢?

    孔明倒并不是骄矜,也不是谦虚,更不是故弄玄虚,对他来说,向曹操借数十万支箭根本不能算是大计。他想,象借东风这种范围就大了,可以称之为大计,但此话绝对不能同你讲的,说穿了我要溜不掉的。

    周瑜接过令箭,道:“先生坐了。”

    “谢坐。”孔明一旁坐下。

    都督对虎案上的军令状看看:只好还给他了。初四拿到时如获至宝;今天已成废纸,分文不值。他拿起军令状对孔明说:“军师,军令状在此。”

    孔明想,量你也不能不给我。接到手里,对旁边的值帐官道:“来,焚化了。”说着,把军令状往地上一丢。心想,当了你周瑜的面,烧给你看:这种东西对有本事的人来说,本来就是一张废纸。

    按理说,今朝不伤一兵一卒得此十余万良箭,乃是孔明的莫大之功,也是三江的莫大之喜,周瑜应该宴请孔明吃贺功喜酒。但周瑜想,你前两天已吃畅了酒,今天就不给你吃了。但此话又不能明讲。所以周瑜侧过身子,既不开口,又不退帐,要想冷待孔明。心想,诸葛亮是聪明人,看到我这个样子,知道不摆酒了,就会不引而退的。

    须知,这桌酒事关紧要,非吃不可,不吃,赤壁就烧不成了。

    孔明一看,你倒老毛病又来了,上次长江初战大获全胜,你也这个样子,当时我也没有心思吃酒,故而马马虎虎。今天又想赖了,你不象一家大都督,倒有点象一个小泼皮,专耍赖我的帐。这次没有那么便当了。孔明站起身来,对周瑜一躬到底,口中连称:“是是是。”

    周瑜回头对他看看:谁与你说过话,这般打拱作揖?莫非有毛病不成?

    “谢大都督为亮设宴贺功!”又回头招呼鲁肃,“大夫请哪!”

    踱头自然附和:“军师,请!”

    周瑜想,怎么天下奇才也会耍无赖的?老你的脸皮!我什么时候说过请你喝贺功酒的?但又不能说没有吃。只好跟着和调:“先生请了。”

    众文武退出帐去。周瑜同孔明、鲁肃进寝帐。须臾,一桌酒肴放好,三人坐下饮酒。周瑜问诸葛亮,先生难道事先知晓昨夜有大雾么?军师说,我在上半年就推算到了。周瑜又问,那末,本月之中天气还有什么变化么?孔明想,还有三天东风,一夜大雨。但这是性命攸关的事,不能告诉你的。便说,本月之中平平而过,与往年一样,并无什么变化。周瑜想,我别的本领都不差,就是不懂天文。要想向孔明请教,请他传授天文,但身为都督,此话难以启齿。孔明吃透他的心思,便说,都督若不见笑的话,等待此番破了百万曹军之后,我将天文一道说与都督知晓。这是诸葛亮的缓兵之计,希望周瑜看在这一点上,暂时不要再动杀机,让他太太平平借过东风,然后逃回樊口山。周瑜听了孔明此活,捉摸不透他是真心还是假话,也随口敷衍道,今后本督自要请教先生。鲁肃听了很高兴,心想,你们两人一直这样相敬相爱就好了。此番我们孙、刘联兵,共破曹军,你们两位统帅都是大才,而且也都年轻,理应互相请教,取长补短。尤其都督,更应该多向孔明求教。这样,你的本领还能更进一层。鲁大夫总是想好的一面。

    诸葛亮一面虚与委蛇,一面在动脑筋。心想,自到三江以来,我对你周瑜的功可谓不小。零零碎碎的事情不去说它了,光讲大的就有好几件:十月三十长江水战,我代你都督指挥,破了敌军的船尾炮;十一月初二,你夜探敌营,我派甘宁来搭救你的性命;十一月初七草船借箭,到曹操那里去取了十多万支箭,资助于你。桩桩都是大功。你周瑜非但不见好,反而处心积虑要害我,你别以为这一桌贺功酒就可以把前欠一笔勾销了,我都记在心里,回到皇叔那里之后,都要和你一一清算的!但是孔明又觉得远水解不了近渴,将来算总帐是将来的事,眼下最好就能先出一口气,给他一点报应。怎么出呢?他是我的上司,我又不好贸然得罪他,除非另外请一个人来代我出出气。当然,鲁肃万万不敢惹他的。有没有这样的人呢?有的,而且早就应该到三江口来了。因为赤壁战争的形势,此人完全明白,知道这里需要这样的人,而且这人也一定很想趁此机会来露一手,显显能力。倘然此人来到三江,虽然主要是来帮周瑜的忙,但顺便也可以帮我出一口气。为什么到此时还不来呢?

    正在这时,小兵报进寝帐:“报禀都督,营前来了一位道长,自称襄阳人氏,姓庞名统,表字士元,要见都督。”

    周瑜听说庞士元驾到,不禁喜出望外。心想,人道是,伏龙、凤雏,得一而定天下。如今两个都到我这里来,何愁曹兵不破?但是这个凤雏先生我久闻大名,从未晤面,连间接的交往也没有一点,他今天怎么会到这里来的?倒要问问诸葛亮呢──“军师,可知凤雏先生怎样到此?”

    “这个……”

    孔明想,他是来帮你忙的。但既然要来,为什么来得那么迟呢?哦,明白了。看来庞统已经到孙权那里去转过一圈了。孔明对周瑜看看,嘿嘿,你别高兴!庞统很可能是受了孙权的气,来找你周瑜出气的。──嗨!完全被诸葛亮料到。

    庞统籍贯襄阳。今年三十二岁,自幼父母双亡,全仗叔父庞德公扶养长大,并传授他一身本领,天文、地理、兵书、战策无不精通,故而在小辈中称为凤雏。今年曹操得了襄阳,特地相请庞统三次。庞士元不愿助曹,一走了之。此人才能确是出众,可惜脾气不好,骄傲狂妄,胸襟狭窄。他听说孔明火烧博望、新野,屡败曹操,“卧龙”两字威震天下,便心生嫉妒。于是,决定出山,也找个主人,显一下身手,让天下人看看,凤与龙到底孰高孰低?

    那末去投靠谁呢?刘备已经有了孔明在彼,两人同帮一个主人,比不出上下的;再说,他已占了先手,把军师的位置抢了,我再跟去,最多当个副军师,他做面子,我做夹里?不是已经显得我低他一等了吗?不去。最近,庞统得悉曹操兵屯赤壁,引起南北交兵。心想,机会来了。倒不如让我到江东去相助孙权。此番他们必用火攻败曹,那是少不了我庞某的。曹操这许多战船如何烧得干净?必须叫他连在一起。献这连环计者,非我庞统不可。

    但是,孙权手下有个周瑜,此人名声不小,资格很老,听说十三岁就披发为将,在江东已历两朝,与孙权又是亲戚,树大根深,不可动摇。那末,难道他当都督,我做副都督,甘愿做小吗?不行。然而再一想,不要紧。周瑜虽然年龄不大,但他久患咯血之症,毛病相当严重,加上当了数年都督,势必呕心沥血,操劳过度,尤其此番赤壁破曹,自然劳神费力,更耗心血。这样看来,此人的寿数不会太长的了。而且据说此人的面相不好,常言道:“面如板鼓,年纪不过卅五。”即使算得宽一点,也最多活到三十六岁。只有两年时间了,快得很。他一死,我就可以当正都督了──庞统猜周瑜的寿命倒猜得很准。但他不知道自己也是三十六岁死的。所谓“死日不得知”,便是此人。因此,他就带了一个小僮,径至南徐,来到吴侯府前,高声喊叫:“门上有人么?”

    门公一看,吓了一跳。

    因为庞统相貌生得丑陋,所谓“五岳朝天”:冲额角,抄下巴,高颧骨,翘嘴唇,招耳朵。皮肤乌不三,白不四。胡须蓬蓬松松。身材长得矮小,而且没有头颈的,一个大脑袋直接搁在肩膀上,好象酒坛上放了一只西瓜。如果后面有人叫他,他不能把头别过来看的,非要连身体一起转过来不可。这一点,他正好和司马懿相反。

    门公见庞统头戴道巾,身穿道袍,腰束丝绦,觉得此人十分落拓。这件道袍冬天当罩衫,夏天光身穿。吃了东西从不洗脸,嘴巴用手抹,手往胸前搋搋,就算了。擦得胸前象护心镜那么一块。道袍穿得发脆了,下摆磨出了一排须须。他干脆撕去一条。年数一长,道袍短了两尺,吊在膝弯里。一条大脚管裤子倒很长,又不肯系得高点,拖到脚背上。现在看倒有点象新式的喇叭裤子、短风衣。这身打扮体现了庞统的性格。他是不是穿不起新的?不是的,他是故意如此。他认为:一个人衣衫穿得再好,也可能是一点不值钱的,我肚子里满腹锦绣,外表根本不需要好看。识货的人自会来请教我,只看衣衫不看人的人,我也不要理他。庞统左臂上挽一个包裹,包裹里三本兵书,一张七弦琴,一口铁锈的剑。右手拿一把鹅毛扇。身材虽则矮小,但挺胸凸肚,趾高气扬。站在吴侯府前,放开嗓门连连叫唤:“门上有人么?”

    门公连忙上前问道:“请问先生尊姓大名。”

    庞统一听,已经有气了:我这种人还要问名字?

    其实你额上又不写字的,人家哪里知道你就是凤呢?高傲过头的人往往会这样瞎多心的。

    庞统没好气地答道:“你且听了,我乃襄阳人氏,姓庞名统。”

    名气确实大。门公听见“庞统”两字,顿然呆住了。哎呀,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凤啊?但是看看他这副模样,又有点怀疑。便问:“莫非凤雏先生?”

    “岂敢!”

    “请少待。”

    门公连忙转身进去禀报。

    孙权听说“凤凰”飞来,立即带领众文武出接。一路出来时,孙权在想,孔明这条龙我已经见过了,确实超尘脱俗,飘飘道骨仙风,那末这只凤大概还要漂亮。哪知跑到外面一看,哎哟!象跌散的铺盖那么一只。孙权连忙扭过头去。

    庞统又是一气,你嫌我难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外表难看,腹中漂亮着哩!

    不料,你这副尊容到处不受欢迎的,别说是孙权,到三江口周瑜一见,也把头别转;到赤壁献连环计,曹操算得爱才,对面相十分马虎,见了也不甚痛快;最后到荆州投靠刘备,皇叔叫他到耒阳去做知县官。也还是吃了这面孔的亏,否则这样的大名人,怎会去做一个小小的县令?

    现在,庞统见孙权把头一别,他已经对孙仲谋有反感了:此人以貌取人,不足与谋。

    但孙权转而一想,庞统毕竟是天下名士,到我这里来也是看得起我,对我一定有利。所以孙权还是把他接到里面,并行一礼,分宾主坐定。孙权便问:“请问凤雏先生到此何事?”

    庞统想,这种话多问的。我既然来见你,自然是来帮你的忙,不见得来吃白饭?别人请我都请不动,现在我送上门来,也算屈尊俯就的了,你倒反而还要挑剔我的容貌。庞统心里有了气,讲出话来就粗声大气:“闻得吴侯招贤纳士而来。”

    仲谋又问:“以先生看来,曹操何许样人?”

    “此乃国贼,何用多问!”

    “那刘备何许样人?”

    “孤穷之夫,天下闻名。”

    “那末我孙权呢?”

    “碧眼小儿,人所共知。”

    孙权想,你不象凤凰,象只乌鸦,乱叫一通的。但吴侯度量大,也只是付之一笑。又问:“请问先生,周都督何许样人?”

    “周郎亦是小子耳!”

    “那末孔明先生本领如何?”

    “诸葛亮末,这……还好。”

    其实他看得起的就是诸葛亮,只是嘴上不肯承认。

    孙权反问道:“那末凤雏先生,如此说来,当今天下一无能人?”

    “还有一个。”

    “何许样人?”

    “庞统。”

    孙权想,原来也不过是个吹牛大王。

    庞统这是故意的。因为你孙权目中无人,太轻视我了,我就在你面前自我标榜一番。我是天下第一个能人,你自己这双绿眼睛有眼无珠不识人。

    孙权听了庞统这番话,别的还能忍受,包括讲他是碧眼小儿也不动气,唯独是称周瑜为小子,孙权最有气,他把周瑜当作宝贝,神圣不可侵犯。所以对庞统说:“先生,你来相助孙权,权自是十分感激。然而此事权不能作主,你须往三江口面见周都督。”

    言下之意,你说周瑜是小子也罢,说自己是天下能人也罢,你要在这里立足,非要到小子手里去翻个跟斗,得到小子的同意不可。

    庞统完全明白他的意思。心想,那好吧,我就到三江口去跑一趟,去会会他,领教领教这位大都督到底有多大的能为!

    庞统起身要走,旁侧张昭一看,孙权这样对待能人有所不当。连忙凑上前来与孙权耳语道,吴侯,你不可知此简慢于他。不管怎样,他是当今天下一只凤,名望极大,得罪他一个,恐怕要失去一批贤士之心。再说,如果他与我们一憋气,跑到赤壁去助曹操,对我们更是有百弊而无一利。我看,还是请他到里面去饮几杯酒,席间再盘驳一下他的才能。倘然果是名不虚传,那就应该重用。

    孙权听了,觉得张昭言之有理。便说:“凤雏先生,请到里边用酒。”

    庞统何等聪明,知道这顿酒是咬耳朵咬出来的。心想,这种酒谁人要吃?凭我这“凤雏”二字,到处有酒吃,根本不在话下。所以一口回绝道:“不劳破费,庞统告辞了。”

    孙权想,不吃拉倒!随你的便!所以也不客气地说:“恕不远送!”

    两个人好象吵翻了分手的。

    庞统离了南徐,携小僮直奔三江口。受了孙权一肚子的气,来找周瑜出气了。

    周瑜哪里想得到会有这样的事情?只是觉得庞统来得有些突然,所以问孔明可知晓他的来意。

    诸葛亮深知这位朋友的脾气,故而一猜便中。但是假装不知,对周瑜摇摇头。

    周瑜想,我知道你孔明对我怀恨在心,但不能发作。不知你与庞统是否熟悉?如果是老朋友,我就要提防你们两人搭了档来算计我;倘然你们不相识的,那我就可以放心的。待我来问问孔明:“军师,你与凤雏先生可相识否?”

    孔明想,说什么可认识,我与他是熟得发烂了!未出山之前,我们经常在一起,他的叔父也是我的老师之一,我与他还是师弟兄呢。但是你周瑜问我这句话的意思,我完全明白。虽然今天庞统本来是来找你出气的,我根本用不着与他串通什么机关,但是你一听说我们是朋友,你就要防备的,以为我叫他到这里来寻你出气。因此答道:“都督,来者凤雏,亮但闻其名,惜乎未见其人。”

    周瑜一听,放心一半。随即招呼孔明:“那末军师,你我同到外厢,迎接凤雏先生。”

    “都督请。”

    周琉又对鲁肃招呼道:“子敬请哪。”

    “大都督请了。”

    三人站起身来,周瑜在前,鲁肃紧跟,孔明见他们走出寝帐,重又坐了下去。周瑜一点不知道孔明没来,还以为他跟在后面呢。因为周瑜知道他走路慢,脚步轻,不大听得见声音的,所以并不在意,只管向外面踱去。

    孔明为什么不出去呢?他想,庞统此番来寻周瑜出气,当然主要是舌战。庞士元的口才可算独一无二,唯有我还能克得住他。过去在山林中,我们闲时也时常要斗嘴,因为口才也是要靠经常锻炼的。每当庞统压倒众人,滔滔不绝之时,只要我在旁冷冷地说一句,就可以顶得他张口结舌。但是,他今天初来乍到,不明白我与周瑜之间的矛盾,以为我们是一条阵线的。为了不让我帮周瑜的忙,他就首先要设法把我说倒,本来他讲任何说话我都可以对答如流的,但在目前的情况下,有一句话我要被他说得哑口无言。那就是说我到江东来的目的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句话我无以回答。虽然这一点周瑜也早就清楚的,但他只能放在心里。因为既然是孙、刘联合,他在没有真凭实据的情况下,就不能讲这个话。而现在被你这第三者来一说穿,这就变成了确有其事了。单凭这一点,周瑜就可以把我当作奸细来杀,至少可以把我驱逐出境,刘备的三分天下就要葬送在他的一句话上。虽然庞统是我的朋友,但此人的脾气我是了如指掌,他在场面上一定要争足面子的,到了弄僵的时候,不管三七二十一,他是什么话都讲得出来的。那末,如何使他不说这话呢?这需要想个办法,所以孔明不出去接庞统,在里面动脑筋。

    周瑜同鲁肃来至营前,都督举目一看,喔唷!这只面孔好怕人啊!半夜里看见了要被他吓死人的。连忙把头向旁侧一别。

    庞士元一看,嗐!我这副面相实在不讨人喜欢,孙权如此,周郎亦然。真是有其君,必有其臣,上效下行。但是凭你六郡都督,根本不在我的眼里。庞统昂起了头,旁若无人。不予理睬。

    周瑜头一别,当即感觉不对。对这大名鼎鼎的凤雏,我可不能轻慢了他。所以走上前来,笑容可掬,恭恭敬敬:“凤雏先生驾到,瑜有失迎迓,幸勿见怪!这厢有了。”一躬到底。

    庞统看都不看,把手一挥:“罢了!”

    周瑜对他看看:你是我的祖宗?礼都不还,只如此一声罢了?但都督还是耐着气,笑了一笑,道:“先生里边请。”

    “带路。”

    周瑜想,你见了鬼了,叫我都督为你带路?这可把都督弄得哭笑不得。

    鲁肃是个老好人,不管来者名气大小,身价如何,他总是笑脸相迎,十分好的:“凤雏先生,下官鲁肃在此有礼了。”

    庞统听说他自称鲁肃,知道是江东有名的忠厚长者。心想,欺侮老实人罪过的!而且我今天是冲着周瑜来的,与鲁大夫无涉。所以庞统倒也十分恭敬地回了一礼。“我道是谁,原来长者。贫道还礼了。”

    周瑜想,哼!我的面子不及鲁肃大,做老实人不吃亏的。他回头一看,咦,诸葛亮呢?怎么没有出来?这人倒也特别,我问他可认识,他说不认识。不认识就不出来接啦?架子大,大概对这只凤心存戒备。

    周瑜毕竟是大都督,尽管庞统对他无礼,但还十分理智。心想,他此时来到三江,对我破曹必有大用,小不忍则乱大谋,千万不能得罪他。所以立即传令下去:对庞统的到来要严守秘密,不准任何人张扬出去。同时吩咐鲁肃好好安置庞统带来的小僮。

    鲁肃想,今天都督的寝帐里有趣了,龙、凤、虎三英聚会,不是谈天,就是说地,他们的说话里面都有学问,不能错失这个机会,一定要好好地去听听。他连忙把小僮安置好,急急奔进寝帐。

    等你到来,里面的风波已经进入了。

    正是:吴候因貌轻高士,凤雏恃才难小子。

    不知庞统此来,弄出些什么大事来,且听下回分解。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