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三国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十三回 东吴临江宴刘备 樊口秉烛聚文武
    却说周瑜在帐中盘算着害刘备的计策,传令手下相请公侯大夫。不一会,孙乾来到中军大帐,见面前此人这般的冠袍装束,心内便猜测到此人必是周瑜,所以踏上一步,一拱到底:“下官见都督。”

    “啊!先生少礼,旁侧请坐。”

    “都督在此哪有下官的座位?”

    “请不必客套了,请坐。”

    “下官放肆,告坐了。”

    孙乾与周瑜两人分宾主坐定,恰待叙谈,外面鲁肃进来。刚才鲁肃听说孙乾到此,他想,我前番去江夏吊丧,全靠他引领我去面见刘皇叔,他来到这里,我应该尽地主之谊,殷勤款待于他,所以他匆匆赶来大帐。只见他俩寒暄一番后各自归坐。正待说话,鲁肃就从旁边轻手轻脚走过,站在—旁听他们说话。

    孙乾见鲁肃进来,心里想,来得正好!我奉皇叔之命到此江东,就是为了引领孔明回转江夏郡,你是当事人,我正要寻你索回军师,免得夜长梦多。

    “啊!先生到此何事?”周瑜开口问道。

    “大都督,下官奉皇叔之命,前来犒赏三军,全两国之盟。些些薄礼,望请晒纳!”孙乾说罢,将一张礼单送上。

    周瑜接到手里向上面一看,暗暗好笑:穷刘备这些礼物真可谓“区区薄礼”了,叫我七万大军怎么个犒赏法。

    就是送给我周瑜一个人,我也未必会晒纳。所以他不以为然收过礼单。

    孙乾在旁看得清楚,见周瑜将礼单不屑一顾地放在台上,心里已经明白了几分。心里想,你不要小看了这些礼物,我家皇叔为了它已经出了一身汗,就好象剥去了一层皮。孙乾又说:“大都督,下官一来犒赏三军,二来因营中军务繁琐,无人料理,如今奉皇叔之命,引领军师回营。”

    旁边的鲁肃听到这句说话,心里十分高兴。他想,还是让孔明早些回去吧,若再不回去,在此三江早晚要被周瑜害掉性命,就是我鲁肃也为此事到处奔波,劳神费力,几乎送掉半条命。孔明一走,我也太平些。所以在旁点头称是。

    周瑜听孙乾如此说法,他也在想,要把孔明带回江夏,没有这么便当。我处心积虑要杀他,至今未得到一点好处,相反处处暴露自己的用心。现在你们要想轻而易举地将他带回去,方方办不到,除非孔明脑袋落地,才让你们来收尸。活的孔明休想回转江夏!幸得我已想好计谋,与你周旋便了:“啊!先生,军师不在这里。”

    站在一旁的鲁肃想,你这个人就是不诚实,明明孔明在此三江,却说他不在。他有点按捺不住,要想插嘴,只见周瑜双眼对他一弹,吓得他有口难言,不敢声张。

    孙乾不知是计,还在继续打听孔明的下落:“请问都督,我家军师现在何处?”

    “现在南徐。”在镇江城里。

    孙乾听说孔明不在三江,而在南徐,他想,还是让我到镇江去一起,面晤军师,将皇叔的话告诉他。孙乾正要开口,此时周瑜又说:“来朝军师与我主吴侯同到此地三江。”

    孙乾想,军师明天就到这里,那末我也不必再去南徐,今宵在此江边营中住上一宿,等明日孔明来,我就同他一起离开江东。

    周瑜见孙乾不响,又说:“请先生今日回转江夏,来朝相倩尔主皇叔过江赴宴,与我家吴侯相见,约期出兵破曹。然后再把先生引领回去。”

    孙乾听他的话音,已知明日不可能将军师领回江夏,至少要到破曹之后。至于明日周瑜要请主人过江赴宴,这等大事,孙乾不放擅作主张。他是刘备的心腹大臣,跟随皇叔多年,忠心耿耿,历尽千辛万苦,深知人情世故。现在听得周瑜相请,又见他言语举止非同一般,明日过江是凶是吉,不能预卜,要回转江夏报告皇叔,与大家商议一下。军师不在身边,要谨小慎微。因此回答:“大都督,来朝我家皇叔来与不来,下官不能擅作主张。”

    “先生,皇叔来朝来与不来,请他今夜命人回复本督,瑜可早作准备,迎接皇叔!”

    周瑜嘴上讲迎接皇叔,其实心里早已安排好了计策,如果刘备不来,我的全盘计划落空。好得樊口山离此不远,只消从双方的巡哨小船上通个音信。想必孔明不在江夏,刘备无法识破我的圈套。再说,刘备要接孔明回去,肯定要来见一下孔明。他一来,我就将其杀死;他不来,我再想法杀孔明。总之,刘备、孔明两个人之间,总要杀掉一个,我才无后顾之忧。所以,今夜一定要刘备送个消息过来。

    孙乾想,今夜通消息是应该的,让我早点回去,早作准备。因此孙乾起身告辞:“都督,既然如此,下官告退了。”

    “请便!代送。”周瑜想,一则我的身价与他相差悬殊,不需我亲自送行;二则我若去送他,他可能要观看江东的沿江兵力布置,被他东张西望,倘然正巧孔明的采诓谋船驶过此地江面,被孙乾看见,肯定要与孔明相见,到那时,计谋戳穿,刘备就不会过江赴宴了。现在,命人代我相送,使得孙带有所不便,也就无这么多麻烦的事情了。所以吩咐“代送”。

    孙乾不以为意,拱别周瑜,踏出大帐,向江边行去。

    鲁肃见孙乾刚出大帐,实在忍不住气,要紧说:“大都督,军……”

    “恩?”周格对着他眉毛竖,眼睛弹,不许他说话。

    “啧啧啧!”鲁肃连忙缄口结舌,不敢出声。

    鲁肃要想说“军师现在三江口”,不等“师”字出口,已经被周瑜的喝声慑住。两人见孙乾走远,退入大帐。

    不一会,手下进帐报禀:“大都督,孙老已开船走了。”

    周瑜一边命手下退出,一边想,现在我可以将自己的意图与踱头讲了。因此说道:“子敬,来朝本督请刘备过江赴会,你可知晓用意否?”

    “下官不知。”鲁肃想,总归没有好念头。

    “实不相瞒,来朝刘备到此赴会,本督设下埋伏,将刘备杀死。诸葛亮一旦无主,定然归顺江东、即使他不投顺江东,本督也不足为惧。此乃一条‘倒树尽根’之计也。”

    鲁肃听完此计,浑身发抖。心里想,周瑜啊!你诡计多端,专要暗中伤人,非大丈夫所为。你杀不了诸葛亮倒也罢了,今日又要设宴害刘备。你倘然杀了诸葛亮,这事情已经大得不得了,刘、关、张、赵从此与江东刀兵不息,决不肯就此甘休。现在你又包藏祸心害刘备,他刘备与你是什么冤家,你竟要弄得他这样狼狈不堪?更有甚者,你将这刘备杀死,他的三个兄弟定要尽起江夏之兵杀来江东报仇,我等如何抵挡得住?倘然曹操得知,乘机进兵,我看江东危在旦夕,不日便亡。鲁肃想到这里,不敢再想下去了,他要想办法来劝劝周瑜,但一时又想不出好办法来,急得他搔头摸耳,一无主张。到底鲁肃学识渊深,被他急中生智想到了一个办法来。他想,要劝转周瑜的铁石心肠不是三言而语可以完结的,倒不如让我赶到孔明船上,关照他写一书信,叫刘备明日不要过江赴会。刘备接到孔明的书信,肯定不来江东了。这样,周瑜欲杀刘备就成了一句空话,江东、江夏都避免一场大祸。

    让我快些去放声风。鲁肃也不看看周瑜在动什么脑筋,上前告退:“大都督,下官告退了。”说罢,将红袍一拎,准备要走。

    周瑜何等精明,见鲁肃急着要走的神态,就知道他要去通风报信了。他想,鲁踱头啊,你这个人吃里爬外,外香骨里臭。我好不容易想出这条计来,又要被你败露了。现在只有把你牢牢地看住,否则事情要弄僵。周瑜立即大声喝道:“子敬,你与我住了!”

    “啧啧啧!”他听周瑜的口气不对头,晓得自己走得太快,周瑜动怒了。鲁肃立定,问道:“大都督怎样啊?”

    周瑜想,你不要装聋作哑。自从来了个孔明,你怎么也跟着他学,连我的话也不听了,总是拆我台脚。怎么样,你自己心里有数。今天不能和你客气了。所以对鲁肃说一声:“本督得罪了。”

    鲁肃一听,明白了。周瑜要对我无礼了,只怪自己做事太鲁莽,倘然再等会儿走,也没有这种事情了。

    “来啊!”周瑜喊道。

    “在!”走出几个小兵听候传令。

    “把鲁子敬看守在后营,茶饭自由;要是被他跑了,首级交令!”

    “是!”

    鲁肃想,好!报信不成要吃官司了。自出娘胎到令从未尝过吃官司的滋味,平时只有自己监禁别人,岂料今日却被人看管起来。尤其明天皇叔遭害,无人通报孔明。真乃急死人也!

    手下接令,走过来对鲁肃说:“鲁老,请你后营去吧!”

    “啧啧啧!”鲁肃无可奈何,跟着手下到后帐之中。

    当然鲁肃吃官司,并非是犯了什么大罪,主要是不让他与孔明联络,在后营中吃、睡自由,侍奉周到,一切称心如意,就是身不由己。

    这时,营帐中的几个手下人来与鲁肃讲:“鲁老,请你千万不要走,你一走,我们的脑袋不保。”

    鲁肃对他们说:“我不来连累你们。不过,你们要与我去打听一下江夏刘备来朝是否来江东。”鲁肃想,我先不要急在前头,万一明天刘备不来,风波就平息了。

    过了一会,手下人报来:刘备明日来此江东。鲁肃顿足说:“完了!刘备肯定被杀,此番事情闹大了。”这一夜,鲁肃夜不能寐,坐卧不宁。

    周瑜送走鲁肃,松了一口气,等候江夏的音信。

    话分两头。孙乾坐船回转江夏。傍晚时分,船至皇叔的地界,早有三万弟兄扎下水、陆、粮大营三座,灯光明亮。

    孙乾靠岸停船,上岸来到陆营前,对门前的手下人说:“费心通报皇叔,下官回来了。”手下人进大营、入寝帐,见皇叔坐在那里,上前报禀:“报皇叔,孙先生回来了。”

    此时刘备心事重重,想着一别数天不见回音的军师,也惦念着今日去江东引领诸葛亮的孙乾。现在听得小兵报禀,立刻问道:“军师回来否?”

    “没有。”

    刘备最关心的就是孔明。听说孔明没有回来,一百个没有劲。只是冷冷地说道:“与我传见公侯。”

    须臾,孙乾进密帐:“下官见主公。”

    “孤命尔引领军师回来,怎样了?”

    “主公,周瑜言道,军师不在三江,现在南徐。来朝与孙权同到三江。周瑜明日请皇叔过江赴会。”

    “来朝请孤过江赴会?”

    “是啊!”

    皇叔想,我人虽穷,但毕竟是堂堂一家皇叔。他们不敢怠慢我。不过,过江赴会不是凭一句话可以决定的,必须同大家商议一下。因此先问孙乾道:“公侯,来朝过江赴会,尔看可要去否?”

    孙乾想,这是一桩大事情,不能由我一人轻率决定。尤其我看周瑜此人非是等闲之辈,怎料他没有陷害之心?因此孙乾谨慎地对刘备说:“主公过江与否,下官不能决断。不过周瑜讲,去与不去,今晚要命人去回复于他。以下官愚意,还请皇叔连夜坐帐,与众文武斟酌一番。”

    刘备采纳了孙乾的建议,立即传令升帐。顿时大帐之上灯火通明,文武齐集。刘备坐定,文武见过,—一两旁站立。

    “众位先生,列位将军,今日孤命公侯大夫过江犒赏周瑜三军,欲将军师领回营中。无奈周瑜请孤来如过江赴会,去与不去,孤不能决,众位可有高见。”

    刘备讲后,不见文武动静心里想,我手下文官只有四位,孙乾说过不能决断,其他三位不知怎样。

    刘备正想着,旁边踏出简雍、糜竺两位大夫,他们恭恭敬敬走到刘备面前把手一拱:“主公,某等看来,宴无好宴,会无好会,周瑜心胸狭窄,万一有什么三长两短,这里鞭长莫及,难以救解。再说,军师早晚要回转江夏,主公忧亦无用。下官等看来,还是不去为妙。”他们的意思是,自古以来,赴宴往往打散场。周瑜出名是小乖人,人心难测。再说,军师到了江东,若然三心二意,即使你去了也无用。况且两国联兵,不到破曹之日,孙权如何肯放他回来。因此这种宴筵,你不必去理会。

    刘备听了,觉得颇有道理。心里想,人心隔肚皮,确实难以猜透周瑜安的是什么心。我倒并不想与他赴宴相会,老实说,人穷志不短。主要是放心不下诸葛亮,借此机会去会会他,一则看其可曾变心,二则叙叙阔别眷念之请。因此请两位大夫退下。

    正在此时,手下人报道:“子龙将军回来了。”赵子龙去江夏运粮,到樊口山时,天已黑了。他闻讯皇叔升帐,知道必有军情大事,否则可以等到天明升帐。所以命令小兵将粮草运往粮队,自己径到陆营前下马,手捧令箭,明人进帐禀报。

    “报禀皇叔,赵子龙将军交令。”手下人报过。

    “来!传话相请!”刘备边说请,边在想,此事不妨问问四弟子龙。

    外面赵云进来,到刘备面前,双手呈上令箭,说道:“主公在上,末将交令。”

    刘备把令箭收下,吩咐:“四弟罢了。”

    “请问主公,缘何升坐夜帐?”

    “四弟,周瑜邀愚兄来朝过江赴会,我不能决,特此聚众商议。”

    “文武意下如何?”

    “公侯难以决断,宪和、子仲言道:‘宴无好宴,会无好会’,四弟看来怎样?”

    赵云一向无所畏惧,听说诸大夫胆小怕事,他说:“主公,来朝只管过江赴会。如若不去,贻笑于江东。主公若然胆怯,不妨待末将单枪匹马保护便了。”赵云态度明朗,要刘备过江。不去的话,肯定被江东人取笑刘备:请他吃酒都不敢。

    刘备想,子龙啊!你武艺超群,闻名天下。但过江赴会是真是假,我都不知道,单凭勇力恐难解决问题。如果说,周瑜确是一片诚意相请,大家客客气气饮酒说话,你不去也无关系;万一他有歹念,肯定预作埋伏。你子龙本领大,他们人多,十员、八员大将把你看住,我仍旧无人相救,同样有危险。虽说你长坂坡怀抱阿斗在百万曹营中左冲右突,杀遍重围,但阿斗只有虚龄三岁,勒甲绦中尚可安身。我刘备今年四十九岁,勒甲套中不能放。我们如何回转江夏?所以刘备狐疑不决,对子龙说:“四弟,请退过一旁,待愚兄再作思量。”

    赵云退下。刘备等待文武发表高见。

    突然,又有手下人跑进大帐:“报禀皇叔,军师求见。”

    大家听得军师回来了,如释重负,一个个都轻松活跃起来。都在想,为来为去就是为了军师,现在军师回来了,大家不必商量了。

    刘备听得手下报来,将信将疑。对孙乾看看:你不是说,军师明日同孙权共到三江口赴会,怎么他又提前回来了呢?

    孙乾知道主公在问我,他也在想,周瑜亲口对我说的话,我没有听错。大概我离开三江口之后周瑜已传讯给他,说我已奉皇叔之命到江东接取军师回营,料理军务。关照军师连夜回转樊口山,免得主公来回再来接他。因此军师提前回来了。除此之外,我也想不出别的道理来。

    刘备想,既然军师回转,不必在此商议,他在江东为破曹兵,运筹帷幄,日理万机,肯定疲乏得很。我等君臣相别已久,思念似渴,让我带文武亲自出接,以此告慰军师辛劳。

    刘备吩咐众文武:“啊!军师回来了。众位先生、列位将军,随孤亲自迎接我家军师。”

    “是啊!请请请!”众人跟了刘备一起出帐迎接军师。

    刘备边走边想:军师老规矩,头着纶巾,身披鹤氅,手执羽扇,飘飘然似神仙一般。不料走到营前一看,哪来什么军师,只见面前一人,浑身墨黑,乌油盔甲,豹头环眼,黑须随风飘扬。不是别人,却是三弟张飞。刘备见是阿憨,又好气又好笑。心想,早知是他,我也不出来接了。

    张飞见大哥刘备带领文武出来迎接,觉得很有趣,他对着大家哈哈大笑:“哈哈!大哥啊!兄弟有礼了。”他边笑边想,今日我占了大便宜,若然我家老师在此,这样的风头是出不着的。

    怎么阿憨会做军师的呢?原来,自从诸葛亮过江联兵去后,营中军务少人料理。张飞想,我家老师不在,看来只有我这个学生来代理了。前番大战长坡坡时,我曾代理三天,现在一客不烦二主,仍旧我来代理军师。所以,张飞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大哥刘备。刘备想,反正军师不在,军机大事大家商议,让你代理一阶段也没有问题。因此一口应承下来。

    张飞一直守在水营上,今日听到刘备升坐夜帐,他一面安顿好水营军务,命手下密切注意江面动静,一面自己赶到陆营前。手下见张飞匆匆赶来,知道他要见皇叔,转身向里欲去报信,不料已被张飞看见,忙叫他停住。手下问张飞可要进见,张飞想,数日来,军师一去江东,声息全无;大哥肯定十分思念。我若就报一声:“张飞求见”,大哥最多不过相请而已,不会有多大的客套。今日趁军师不在,我来与大哥开个玩笑,说“军师求见”,大哥必定以为军师回来,而率众出接,老张岂不威风!想到这里,张飞对手下说,快去禀报我家大哥,说军师求见。所以,引出了这一串笑声来。

    刘备见张飞这样高兴,心里想,你这个老阿憨真是个小人脾气,叫你做了几天代理军师,你不出风头心里放不下,今日有事在身,我也没有心思和你计较,让你占了这个便宜去吧。所以说一声:“我道是谁,原是三弟。愚兄有礼了。”

    “大哥,兄弟回礼不周。”

    “三弟请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