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三国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九回 擦肩夺取青釭剑 劈面枪挑赛猿精
    那末前面来的究竟是哪一个呢?此人双姓夏侯,单名一个恩,本领不大,身价不小,乃是曹操身旁最宠爱的阿侄。自从昨夜曹操不见了赵云,他一方面布置好绊马索、地菱钉、陷马坑,准备让赵云出山套中计,将他活擒;一方面命侄儿夏侯恩陪伴在大帐中饮酒。不知不觉一夜将要过去了,曹操年已五十四岁了,年龄大些的人,血气比较衰弱,一夜不睡,倒亦还好。旁边的夏侯恩感到疲倦了,要想辞别自己阿叔,准备回帐去安睡。这时,有个小兵来报军情说赵云在山套之中寻找他的主母、小主。曹操命小兵退下。

    他想,我早已准备活擒于他,因此,我正等着他来自投罗网。旁边夏侯恩听到此言,马上忘记了疲倦。他想,人家背后经常讲我夏侯恩狐假虎威,盛气凌人,皆是仗了阿叔丞相的势。好象我一无自立之能,从未立过功劳。因此心中有点忿忿不平。但是说到立功吧,小者我不愿,大者也无能。现在一听,机会难得。若能拿到刘备的家眷,那真是功劳非小。想我本领虽小,捉拿一个女子和一个小孩,那还绰绰有余。功劳既大,又是非常容易。嗯!叫你们这般大将看看,我到底是不是无用之辈!对!这个机会不可放过。夏侯恩啊,若然你昨晚赶进山套,可能碰到好运道,现在时过境迁,就没有什么便宜给你占了。但是又恐叔父不同意我走,一想,有了。他便对着曹操连打几哈欠,伸了几下懒腰。曹操在旁看得清楚,开口便问:“侄儿,怎样了?”

    “小侄倦了。”

    曹操想,我命你相伴到现在,你也够疲劳了。俗话说:“一夜不睡,十夜不醒。”年轻人,血气方刚,我倒把你忘了。因此立即吩咐:“侄儿,快去睡吧。”

    “小侄告退了。”实际上寻死路去了。

    曹操哪里知道,他一点也不想睡,出了大帐又是生龙活虎,精神特别好。然后对旁边小兵一声令下:“来,与我带马!”

    夏侯恩向来靠着曹操的势力,耀武扬威,架子很大,曹兵见他都有气。现在听见使唤带马,心想,你的气派太大了,睡觉还要带马?这里到寝帐又没有几步路,就是爬末,也不消多少时间。

    “公子爷,你去睡觉还要带什么马?”

    “哪个要睡觉?谁人要睡觉?”

    “那你不是去睡觉,带马何干?”

    “公子爷要前去捉拿刘备的家眷。”

    “什么?你要去捉刘备的家眷?嗳!你要知道有赵子龙,有赵子龙啊!”

    曹兵一面对他说,一面翘起了一个大拇指,示意他,赵子龙了不得!公子爷想,我又不去同赵云交战。但是在小兵面前还要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说道:“赵子龙?我公子爷不怕他。速速与我带马!”

    小兵想,倘然把马带给你,出了事情,我们吃罪不起。因此回夏侯恩说:“我们去禀报一下丞相,然后再带马给你。”

    夏侯恩想,我就是不要给丞相知道,所以推托去睡觉,若被叔父知道定然不放。因此他对小兵面孔一板,腰中抽出宝剑半口,威胁他们道:“你们不带马,我先把你们的狗头拿下!”

    曹兵本来与他不睦,心里想,他不听说话,那就让他去,劝他不听,我们也尽到了责任。因此,一个小兵就将马儿牵了过来:“好,公子爷,你的马在这里。”

    夏侯恩剑入匣,上了马。立即命令:“来,将我的长枪拿来!”

    小兵并不多说,便把一条竹竿枪拿给他。原来他用的一杆长枪,是用一根较粗的竹竿,外面包一层铁皮,前面装一个枪头,全重不满十五斤。用这家伙,真是“少爷的本领”。公子爷抱枪拍马而去。手下小兵立即进帐报禀丞相:“报禀丞相,不好了!”

    “何事惊慌?”

    “公子爷夏侯恩他不是去睡觉,而是要去捉拿刘备的家眷。小的对他说,赵子龙本事了得。少爷说,不怕。我们不带马,他要把我们的脑袋拿下。因此无奈,只能带马扛枪。他已去了。请丞相定夺。”

    曹操听完,叹息道:“侄儿啊,你真是小儿见识,你有何能去捉拿刘备的家眷,更谈不上与赵云交战了。子龙昨天在此的打法,难道你还不知道吗?你现在上去,分明是上前送死!这个阿侄曹操最欢喜,胜过自己的儿子。因此立即下令,命中军帐上河北将张郃前去相救。哪知道,张郃还没有来得及赶上,夏侯恩已经身首相离了。

    现在赵云见一员曹将埋头冲来,自己扣住马匹,对临近的夏侯恩一声喝道:“来者贼将,与我住马!”

    其实,曹兵连声高喊拿赵云,目的是喊给夏侯恩听,意思是:赵云来了,你可以住马,不能再-上去了。目前夏侯恩听见对面有人高喊,抬头一看,只见站在自己面前的一员大将,浑身血迹,手抱长枪,不问可知是赵云。这突如其来的相遇,使他全身一凛,一下子捉摸不定,又想逃走,又想动手,结果连马都来不及扣住,自往子龙马前跑过去,同时要紧起长枪朝子龙打来:“赵云招枪。”

    “嗖”的一枪刺了过来,枪风很小。子龙知道此人平时很少上阵,看他手忙脚乱,而且也不通名姓,上来就慌慌张张地戳了一枪。尤其见他的枪刺过来,一无分量。子龙起初不想招架,准备用一条手拖住他的枪,问明他是谁,然后放他逃生,因为杀掉你,也算不得我的本领。照你这种人,根本没有资格上阵交战的。不料这贼子的枪直刺阿斗的脑袋。其实他心慌意乱,根本没有见到刘禅的小脑袋。子龙眼明手快,认为我打到现在,就是为了他。你竟心狠手辣。赵云便起手中长枪招架,喊声“贼将且慢!”

    只听得“啡”的一声,夏侯恩的竹枪飞出双手。他的坐骑一直没有扣住,所以向子龙右边擦肩而过。赵云认为他本领平常,逃走倒很快。不能放走他,一定要拖住他问个明白。子龙手脚麻利,看见他擦肩而来,子龙左手执枪,起右手,准备在他后面把他拖下马来。

    子龙看准目标,“扎”一把抓住。吔!没有抓牢衣领,却抓牢一个的东西,一下子倒又拉不下来,赵云再往左右摇动,这东西又很活络,很快地把这个柄推向右边,再用力一抽,只听得“哐”一声,一道雪白的光射了出来。子龙也来不及看手中拉着的是什么东西,只见眼前随着一道白光后,夏侯恩这颗脑袋,象烂熟的瓜一样滚到地上。夏侯恩的马还在向前跑着,他头颅落地以后,身体仍旧没有移动,颈项之中没有一滴血。赵云想,这套本事倒少见。直到战马蹿出两三丈路之后,才见颈项之上鲜血冲出,然后身体跌下马来,溜缰马跑了出去。赵子龙一下子莫名其妙,他小心地将抓住东西的右手,从后面移到前面,只见寒光闪闪,雪白锃亮,一口青釭剑,“哈哈”,子龙想,我送给王德的一口宝剑,远远及不上这口“青釭”。原来,曹操有过两口宝剑,一口名谓“巨阙”,一口名谓“青釭”。宝剑一般是三尺长短,他的两口剑,都要三尺六寸半,比一般的剑长出六寸半,而且是锋利无比。丞相认为都挂在自己腰里,不太象样。后来想到自己侄儿夏侯恩,终日伴在我身旁,放在他的身上,也等于悬在自己腰里。因此一口“巨阙”宝剑,曹操挂在自己腰中,另外一口“青釭”剑,用一根丝带结在他的背上,所以夏侯恩亦是个有名的背剑小将。刚才他与子龙擦肩而过,赵云最初是一把抓住的剑柄,可是两人背对背。因此夏侯恩背上的剑柄处在子龙的左面,赵云把剑柄推向右面,由于是用丝带所结,比较活络,宝剑被子龙一抽出匣,剑头在夏侯恩颈项之上一勒──这种好剑,称为吹毫断发,剖金切玉,削铁如泥,剑光到,头落地,杀人不见血。

    虽然剑光到,头落地有些夸张,不过好的武器一下将头砍下,血要回一回心,然后再蹿出来,所以称到杀人不见血。马儿蹿出去两三丈路,只不过几秒钟,血蹿人倒。子龙方始明白其中道理。子龙便将此剑入匣,不料露出六寸半“青釭”在外面,因为子龙的剑匣只有三尺。是否下马去把死尸身上的剑匣解下来呢?一想,不必了。在这乱军之中,人不离马,枪不离手。好得三尺在匣中,也绝对不会掉下来了。让子龙夺剑而去,暂且不谈。

    且说张郃随后赶到,只见公子已经身首分离。一面命小兵将尸体拖回去成殓,一面禀报丞相,把剑匣送上。曹操听说剑被赵云夺去,他倒反而感到满意,认为这种好剑,只有挂在赵子龙这样的大将身上,方才显出英雄本色。放在夏侯恩的背上,充其量是摆摆样子。现在曹操把剑匣放好,打算等到子龙投降以后,再将这匣赠送于他。这说明曹操确实爱才。

    赵云刚夺到“青釭”剑后,只见面前有两三个曹兵在喊叫:“捉拿赵子龙!”一面喊,一面看见子龙便泼开两腿而逃。赵云被曹兵叫得心烦意乱,便拍马追了上去,曹兵连喊带跑地奔进后营。

    后营有一大将,他坐在马上不分高矮,立平地九尺九寸多,将近一丈。脑袋恰似斗口大小,两条百脚浓眉,一对蟹壳眼睛,狮子大鼻,一张阔口,两耳招风,腮下黄须蓬蓬松松,浑身金盔金甲,头上一根雉尾高挑。中原人插上雉尾便是两根。因为他是番邦将,头上只插一根,颈项之中狐狸尾倒挂,手执两个“人”。──《三国》之中用人的,共有两人,一个是用活人,乃是典韦;一个是用死人,即用一对家伙是铜人。铜人分为三等:第一等铜人,每柄一百二十斤,一对便是二百四十斤;二等铜人,一对一百八十斤;三等铜人,一对一百二十斤。铜人是短武器,每柄只有三尺三寸长。头等铜人双手合掌在面门;二等铜人双手合掌在胸前;三等铜人双手合抱两腿。铜人那三寸长的头发,便是一把尖刀。铜人一条左腿圈起,一条右腿伸直,也称为独脚铜人。大将的手便抓住铜人的一条右腿脚踝骨上面。此人就是赛猿精──辽邦公孙王手下的大将。赛猿精并非他的大名,是个绰号。《三国》中,有姓无名,有名无姓,无名无姓的都有,他便是一个无姓无名的人。加上他面目狰狞可怕,又象猿猴,所以如此称呼他。然而这家伙十分骄傲,在家乡看不起所有的番将。此番曹操下江南,各路调兵遣将,一角文书到辽邦,命公孙王派兵一万来接应曹操。由于赛猿精本领还算大,眼界却太高,故而公孙王趁此机会命他带兵三千去襄阳见曹操,让他见见大场面,他随后便到。赛猿精一到襄阳,曹操见他身材魁梧,本领也好,便十分器重于他。而这番邦之将又比较愚昧,他把曹操手下的大将,都不看在跟里。那些文武兼备的曹将也不与他一般见识,而那些勇而无谋的匹夫不服气了,来到丞相面前,提出要与赛猿精比武较量。丞相在这种地方老资格,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自己人比武,总没有好收场。俗语说:“槽坊里相打,酒甏头倒楣”。因此赛猿精到了此地长坂坡,曹操便把他放到后营上。

    赛猿精听说赵子龙冲营,把曹操手下大将杀去了无数,他连连叹气。旁边曹兵听他如此长叹不息,要紧问他:“大平章,你为何叹气?”

    “这班曹将皆是饭桶!”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