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斩杀魏延看来也不是出于个人的私怨,这源于他思想方法上的不足。魏延是一个开拓型的人才,孔明的思想则倾向于保守型。当然,并非思想保守型的人和开拓型的人必不能共事相处,问题在于孔明坚持用他的思维模式去衡量别人,且不转换角度,就必然对不同性格的人产生误解。例如,校尉廖立非常自负,自认为他的才能只逊于孔明,感怀才不遇而口出怨言,孔明闻其怨谤之言,并不去考察其人的长处和短处,不去考虑其人是否可用,而是立即将其撤职,废为庶人。(第一百四回)如果孔明仍用这样的思维模式去看待魏延,那他自然处处看到魏延的“毛病”,魏延因为自己的作战方案不被采纳而发出的某些怨言和牢骚,就有可能被看做是其心不正、身后必反的征兆,一想到魏延若反、无人可制的身后情况,谨慎了一生的孔明于是定计斩杀了魏延。魏延被斩,是继诸葛亮死后蜀国无法弥补的一个损失。
派定关羽镇守荆州,也可以说是孔明在用人上的一次失误。蜀国以联吴抗魏为长久的战略方针,荆州地处魏、吴之间,要牢固地保住此地,更需要切实地贯彻这一方针。当刘备收川受挫后,派关平持信赴荆州请孔明入川相助,并让孔明量才委用守荆州之人。关平是关羽的义子,孔明揣测说: 主公“教关平资书前来,其意欲云长公当此重任”。(第五十三回)于是派定关羽镇守荆州,自己与张飞、赵云等领兵入川。关羽为人傲气十足,藐视东吴诸将,对联吴方针一开始就不太理解,孔明临走时也已发现了这点,但最终还是将荆州印绶交给了关羽。后来,关羽联吴不力,在他北攻曹操时导致东吴与曹操相联络,偷袭荆州,关羽战败被杀,蜀国丢失了荆襄一带战略要地。
荆州失守,关羽负有直接责任。客观地讲,孔明负有如下的领导责任: 第一,关羽一是不懂联吴方针,二是傲气太盛,让他在当时单独驻守荆州有明显的不当之处。从当时的情况看,赵云守荆州是最合适的人选,但孔明却揣测上级领导人的意图加以迎合,作了错误的选派。刘备派关平送信,也许有让关平辅助关羽守荆州的意思,但他信中明言让孔明量才委派,毕竟给了他很大的选择权,最后的决定权在他手中。第二,关羽被杀后,孔明曾安慰刘备说: “关公平日刚而自矜,故今日有此祸。”(第七十八回)可见,他对关羽的缺点及失败的可能性是有所觉察的。他离开荆州时,虽曾告诫关羽守荆州的大计是“北拒曹操,东和孙权”,但离开荆州后,在明知关羽缺点的情况下,既不对荆州换防,另派适当人选,又不对关羽的防守派人监督协助,似乎以为靠八字留言就万事大吉了。第三,孔明入川时带走了荆州的许多精兵强将,使荆州防守单薄。夺取两川后,闻说曹兵攻取荆州,他让关羽主动出击,这时,他既不为之增兵添将,又不从汉中方面出兵配合,致使关羽独力难支,兵败身亡。可见,荆州失守,孔明是负有领导责任的。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