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风云人物正解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平等 用成绩说话(2/2)

    曹操赏罚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他把奖罚作为教育部下的一种手段,而不仅仅是作为对实施对象以前行为的评价。通过奖,他启发部下应该怎样做人;通过罚,他警戒部下不应该怎样做人,从而使他为部下设定的理想人格在部下身上逐步内在化。曹操特别敬佩关羽“事主不忘其本”的忠义精神,这不正是他希望自己的部下所具有的精神吗?于是他在关羽归降期间厚加奖赏,超常标准地对待。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即封存操平日所赐之物,留书离去,操得知此讯后对手下人讲: “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第二十七回)关羽不接受曹操的任何礼物,因此,曹操对关羽勉强放行,以此作为关羽可以接受的最后的礼物。他就关羽离去一事教育部下说: “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真丈夫也。汝等皆当效之。”希望他的部下能对他忠心耿耿,虽百折不易其志。袁绍的谋士沮授被曹操俘获,明确表示不降,曹操留沮授于军中,以礼厚待,授却在营中盗马准备回到袁绍一边,操怨而杀之,授至死神色不变。曹操后悔地说: “吾误杀忠义之士也!”(第三十四回)令厚礼殡殓,建坟安葬,并在墓上题: “忠烈沮君之墓”。袁绍谋士审配被操俘获后大骂曹操,曹操对他讲: “卿忠于袁氏,不容如此。今肯降吾否?”(第三十二回)审配坚决表示不降,请求速斩。临刑前,他面向城北的袁绍之墓而跪,表示对袁绍的忠贞。曹操将审配葬于城北,以慰其忠义之魂。袁谭被操所杀后,曹操将其首级挂于北门外,传令敢有哭者斩之。青州别驾王修曾因谏袁谭被逐,见袁谭死并知曹操之号令,竟前来哭丧,曹操问他是否不怕死,王修回答说: “我生受其辟命,亡而不哭,非义也。畏死忘义,何以立于世乎!若得收葬谭尸,受戮无恨。”(第三十三回)操遂命令王修收葬谭尸,并授王修以官职。

    曹操对袁绍谋士许攸的态度就有所不同。许攸少时曾与曹操为友,后为袁绍谋士,官渡之战中向袁绍献奇计,未被采纳,又受审配迫害,投往曹操,向曹操献计先断袁绍乌巢之粮,致使袁绍败绩。许攸在官渡之战中为曹操立下了绝大功劳,后来因为戏谑许褚,被褚杀掉。曹操知道后狠狠地责备了许褚,厚葬了事。曹操对许攸被杀,并没有过多地追究责任,并且对这样立有大功的人,死后的处理远赶不上沮授,其中重要的原因是许攸背叛故主,无忠义之名,曹操极不愿意在他的军中表彰这样的人物。

    马腾曾与曹操门下侍郎黄奎勾结伺机刺杀曹操,不想黄奎之妾与奎的妻弟苗泽私通,苗泽探得马腾真情,告与曹操,操设法捕获了马腾与黄奎全家并斩杀之。苗泽向曹操表示,他不愿加赏,只求得黄奎之妾为妻,操笑着答道: “你为了一妇人,害了你姐夫一家,留此不义之人何用!”(第五十七回)令将苗泽、黄奎之妾一同斩首。

    还有一次,操夺取汉中时,急攻张鲁不下,后来打听到张鲁手下谋士杨松贪受贿赂,遂暗中使人以金帛送之,结为内应,杨松为曹操夺取汉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操平定汉中后,厚待张鲁,却将杨松斩首示众。操并不过分注意对各人以前功过的肯定,而是要通过奖罚的手段告谕部下: 对主上忠贞不贰的人,即使死了,也能得到好的结果,而卖主求荣的人是决然不会有好下场的。这对部下是无声的但却十分高超的教育方法。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