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论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14章 曹操的王权之路(2/2)
    曹操、袁绍等的倒董卓以匡汉与刘邦、项羽的亡秦复楚是类似而实不同的行为。刘邦、项羽纠集的士众都是要坚决去掉当政暴秦的,对是否真复已亡之楚并不很在意。曹操、袁绍等聚合的人物对剪除行篡的董卓没有二心,但对如何对待衰弱的汉室却有分歧。汉家四百年,以儒说为教,许多士大夫是真的抱着除乱拯衰的思想参加义兵的,荀彧便是其中的代表。袁术、袁绍在行僭时都遇到了强大的阻力,曹操要想顺利易帜就必须得搬开这个障碍。曹操除荀彧,屡下有才不必具德的求才令等,都是在为代汉做准备。

    裴松之认为《三国志》里贾诩与荀彧并列不合适,但我认为这要比《后汉书》里孔融与荀彧并列好些。贾诩虽有助纣为虐之嫌,但更有亡羊补牢之功。贾诩深识治乱中的德智的关系,孔融则根本不知。孔融、荀彧二人虽志向皆在保汉,但才具品性则天差地远。曹操对孔融是厌恨而开罪族之,对荀彧则是畏忌而阴除之,表面还要祭奠之。

    十八年(213)春,曹操见吴森严,引军还。献帝诏并十四州为九州。寻即又策命曹操为魏公:“朕以不德,少遭愍凶,君定天下,功高于伊尹、周公,而赏卑于齐桓、晋文,朕甚恧焉。今以冀州之河东、河内、魏郡、赵国、中山、常山、巨鹿、安平、甘陵、平原凡十郡,封君为魏公。其以丞相领冀州牧如故。又加君九锡,其敬听朕命。”(《三国志·武帝纪》)(注三)献帝只好得过且过,仿效周王依赖霸主,以维系自己日薄西山的法统地位。曹操辞让。荀攸见荀彧死,不免生畏,遂领百官劝进。曹操乃谢恩受命,将与子相誓终身,灰躯尽命,报塞厚恩。曹操遂建魏国,进曹宪、曹节、曹华三女为献帝夫人,初置尚书、侍中、六卿等。荀攸由汉官转为魏臣,出为魏尚书令。

    十九年(214)春,献帝使魏公位在诸侯王上。秋,曹操征孙权。参军傅干谏曰:“天下大具有二,文与武也;用武则先威,用文则先德,威德足以相济,而后王道备矣。往者天下大乱,上下失序,明公用武攘之,十平其九。今未承王命者,吴与蜀也,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崇山之阻,难以威服,易以怀德。愚以为可且按甲息兵,全威养德,以道制胜。”(《三国志·武帝纪》注引《九州春秋》)曹操未从。荀攸死在途中。有人怀疑亦为曹操所害。曹操曾曰:荀攸外愚内智,智可及,愚不可及。冬,夏侯渊屠枹罕,斩宋建,凉州平。曹操南征还,诛献帝伏皇后,灭其族及二皇子。初,伏皇后在董承被诛后书与父屯骑校尉伏完,令图曹操。伏完畏惧不敢,后卒。曹操因闻有此书而动怒下手。献帝命魏公置旄头,宫殿设钟虡。

    二十年(215),曹操征张鲁,降之。二十一年(216),曹操还,献帝进之为魏王。二十二年(217),献帝命魏王设天子旌旗;出入如天子,有人警戒清道;戴天子冕冠;乘天子车舆;曹丕为魏太子。二十三年(218),曹操在邺县,汉太医令吉本、少府耿纪等见汉祚将移,在许都起兵,结果兵败被杀。二十四年(219),曹操与刘备争汉中,不果,还军解关羽围襄阳、樊城之围。西曹掾魏讽等在邺县谋反,谋泄被诛。孙权取南郡,向曹操上书称臣,并说之顺应天命称尊。曹操示群下曰:“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耶!”实欲试探反应。侍中陈群、尚书桓阶、前将军夏侯惇等遂奏道,汉祚已尽,天命已在曹魏。曹操曰:“‘施于有政,是亦为政’。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略》及《魏氏春秋》)桓阶劝曹操正位,夏侯惇以为宜先灭蜀吴,然后遵舜禹之轨,曹操从之。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县人,夏侯婴之后,与族弟夏侯渊并随曹操起兵。夏侯惇未有想到自己的如意打算竟把曹操的毕生之愿送进了天国。二十五年(220)正月,曹操溘然长逝,享年六十六岁,谥武王,葬邺县高陵。夏侯惇追恨前言,不久病卒。

    曹操迈着稳健而又艰难的步履走在令人神往但却坎坷不平的王权路上,待伸手可及时,却撒手人寰。要说桓文霸而不王,是自谓力轻的话,那么曹操实王而未王,则多是顾忌汉家名重。不过曹操生前还是作好了应对变故的准备。自己能顺势即位,那是如愿以偿,若未遂意,那便留下周文王的名声,让嫡子去效周武王。但是,他虽未成为君主,但也不是霸主,而应称为僭主,他挟天子胜过桓文挟王命。他只能有万世帝王计,不会有万世霸王计。他因如是经历,立起英杰之身,亦遗下奸雄之影。

    尧舜禅让,西周分封,东周争霸逐王及秦汉集权,这几种政治制度和政治形态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后代王朝的体制。汉末王权渐衰,春秋霸权这一政治形态再次出现,然而枭杰雄豪仍多把它当成沽名钓誉、掩饰真机的手段,虽有大贤君子怀抱实践它的理想,却未能如愿。历史数次出现的这一形态始终未能成为制度。

    注一:周时王畿方千里,王畿之外为九服,每五百里依次为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夷服、镇服、藩服。内六服为中国,外三服为夷狄。服谓服事天子;里数为理论说法,实际并非如此。

    注二:依朝仪,臣下朝拜天子皆要报官职和姓名,去剑脱履,小步趋进。刘邦以萧何功高,特命其入朝只报官职即可,余礼概免。后世帝王效之,以优遇重臣。

    注三:九锡:古天子赐诸侯有大功者九物为九锡。赐车马以代步,衣服以表德,乐则以化民,朱户以示别,纳陛以安礼,虎贲以备身,弓矢以专征,斧钺以专杀,秬鬯以祭祀。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