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成功了,正因为刘备投奔了袁绍,所以他成功了,以弱胜强,使刘备继续颠沛流离。
八年八月,公征刘表,军西平。但却说:“我攻吕布,表不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绍,此自守之贼也,宜为后图。”一个地跨荆襄、汉室宗亲又从不曾给曹操找麻烦的刘表,为何要被提前进入征讨的议事日程?还是刘备的缘故,这样的人杰不能不穷尽天涯地追杀。但他暂时停顿了一下脚步,只是这稍微的停顿,便再次酿成大错。使刘备趁此间隙收录了诸葛亮、庞统两个才俊。使刘备有了下一步联吴抗曹和将来取川而鼎立的正确路线和战略策划。
十三年秋七月,公南征刘表。刘表在这关键的时候病故,荆襄被曹操不费吹灰之力荡平。于是刘备继续亡命天涯,其实开始步入崛起的正确轨道。
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救合肥。权闻□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官渡破袁,降伏荆襄,加上其间的小征伐,已使曹操的实力傲视群雄,并拥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所以他趁势南指东吴似乎已成必然,既为追杀刘备也为吞食江东。但他此时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也为征伐刘表前的停顿付出了代价。
赤壁之战,又一个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不同的是所向披靡的曹操被击溃了。他也从此停下了追杀刘备的脚步,无奈地接受了“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并加上他没看上眼的孙权形成的三分格局。
第三个阶段不是本文的重点,曹操在这个阶段唯一再让刘备逃亡的机会也没有把握住。
二十年三月,公西征张鲁,秋七月,公至阳平。巴、汉皆降。复汉宁郡为汉中;分汉中之安阳、西城为西城郡,置太守;分锡、上庸郡,置都尉。
他握有汉中,拿住了益州的命门。司马懿等人劝谏顺势取西川,打刘备刚刚入川立足不稳一个措手不及。曹操却忧郁了,仅仅几日后,猛醒,欲伐备。却已经晚了,成都政权在诸葛亮长于治理的整合下,已经迅速安定了。曹操失去了这最后的机会,并在此后接连品尝刘备送来的苦果,汉中易手,于禁所部全军覆没……
从以上史实可以看出,曹操曾有一段时期的战略是围绕速歼刘备展开的。当然他不是庸才,不是只为杀备,而是与四方征讨相结合,并结合得很好。但也被刘备的逃窜路线误导了,官渡之后或下荆襄之后便不该再按刘备的去向追杀了,而应西指益州,先下西川。取刘璋可谓易如反掌,早有谋臣献此良策(吴之鲁肃对孙权也有相似的建议),他却不纳。显然是连续的胜利使他醺醺然而看不到穷追于后不如阻截于前,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的简单策略。
曹操的追杀刘备战略与蒋介石围追堵截的长征过程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的比较分析且待下回分解。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