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论坛评论精选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闲谈司马懿--天蛇王
    一提司马懿一定可以想起他的老对手诸葛亮来,可是他们真的关系如何?诸葛亮和司马懿真的是对手还是知己?曹操和司马懿是什么关系?真的是皇帝和大臣的关系吗?司马懿是个什么样的人那?是武将,文官,还枭雄,谋臣?

    看过宣帝传后,其实司马懿就是一个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不过他的一生充满了主动,虽然他的经历没有太多的曲折,没有太多的悬念,没有太多的变数。

    年轻的司马懿就是一个普通但有些志向的人,开始他就是一个普通的人,不过他有忧天下之心,不过我想一般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们大多都有这个心,如曹操从小也有对天下的看法(和袁绍讨论天下的兴衰变化)。不过司马懿绝对是儒家的信仰者,他坚信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信仰。

    其实他就如一个儒家的信仰者一样,他坚持修身,直到曹操用死亡的手段去试探他。结果他发现其实儒家的东西说的容易,但真作起来难,但是他坚持了。

    儒家讲求入则为相,出则为将,当他步入曹操的营门的时候,就开始了他的辉煌的一生。

    作为一个准备在天下乱世中施展才干的人,身在乱世却不为乱世所迷,身伴枭雄,却少为枭雄所动,这才是英雄的作为。司马懿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以他的才能和最后曹操对他的评价,可以看出他的才干不在曹操其他的谋士之下,反在其之上,如:

    内政方面:

    1.他言于魏武曰:“昔箕子陈谋,以食为首。今天下不耕者盖二十余万,非经国远筹也。虽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魏武纳之,于是务农积谷,国用丰赡。

    2.及魏武薨于洛阳,朝野危惧。帝纲纪丧事,内外肃然。乃奉梓宫还鄴。

    兵谋方面:

    1.当曹操平定张鲁后,曹操放弃了对刘备进攻的最好的机会。

    2.而关羽围襄樊的时候,只有他看出关羽的弱点,并提出建议利用刘备和孙权的矛盾击溃了他。

    但司马懿这个时期非常的低调,曹操最后虽然意识到司马懿的古怪,但当他想提醒曹丕的时候,已经晚了,曹丕已经非常信任他。

    其实我个人理解在这个时候司马懿就是一个有些才干的普通人,但比普通人多想了一步(前途问题)。因为如果是普通但有些才干的人,一定比较喜欢在英武的曹操手下当差,因为曹操识人,如果在他手下一定可以得到赏识,可是大家总思考了一点,就是主观的认定自己一定被别人赏识(良臣择明君),在曹操的领导下,有如一头狮子领导绵羊,绵羊在有本领也被狮子领导。而其实司马懿考虑了问题的另一方面,就是如果在狮子领导下,他的发挥余地有多大那?恐怕有限,而且容易受到猜忌,如果是让一头绵羊来领导狮子的话,那狮子的发挥余地就非常大,所以如果让曹丕领导他,那他发挥的余地就非常大,而且容易依靠皇帝的力量来主动把握自己的命运,自己处于主动的地位,有利于才能的最大发挥。(笔者写到这里觉的可笑,因为司马懿发挥有些过分了,子孙把皇帝都推翻了。

    当曹操死后,一个无比广阔的舞台就展示在司马懿的目前,让他随意的发挥。

    首先是内政方面,皇帝对他说:“曹参虽有战功,而萧何为重。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可见其发挥的空间开始展开。甚至曹丕说:“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

    当曹丕死后,司马懿以托托孤大臣的身份介入了军权。从一个谋臣转为了一个充满了戏剧色彩的武将生涯,在这个生涯中,司马懿可以说北征,西讨,南平,屡战不败,战绩辉煌,不仅是丰满军事生涯中积攒了军事经验,而且在军事的历程中树立了政治地位,为休兵后的政治斗争中积攒了基础,并成功的消灭了他的政敌。

    其实看看司马懿的对手中,大有有名镇天下的诸葛亮,有盘踞一方公孙氏,有虎卧南方的孙权,小有不熟悉兵法的孟达,张霸等人。从魏明帝之初一直打到明帝任命他为第二次托孤大臣。

    其中诸葛亮和司马懿在祁山渭水边的精彩对决,我将在“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宿命的对决”中详细分析其中的奥秘,从地理,战略方向和兵力上论述他们的关系。其实司马懿在军事上永远处于主动的位置。

    诸葛亮表面主动,其实被动,被司马懿招招算中,司马懿就抓住一点,诸葛亮的补给问题狠作文章,结果诸葛亮功亏一篑,身死原上。不过司马懿也认为他为自己的真正对手:“帝审其必死,曰:“天下奇才也。”

    公孙氏政治上目光短浅,军事上单纯防守,根本没有机动力量游动,而司马懿:“惟明者能深度彼己,豫有所弃,此非其所及也。今悬军远征,将谓不能持久,必先距辽水而后守,此中下计也。”战前已经把对手庙算在心。结果只证明了司马懿军队利用自己军队的机动性充分调动了公孙军队军队的方向,从而三战三胜。(笔者写到这里想,其实军队当处于艰苦的对决的时候,谁先调动对方军队成为疲兵,或者露出破绽,谁就是主动的军队,并窃笑公孙的军队在进攻上犯了冒险主义,在防守上犯了保守主义,而且拱手把主动权和军队的机动性让给了司马懿,焉能不败那!)

    在明帝一朝,司马懿建立了丰满的军事功绩,和坚实的政治基础。(笔者想其实司马懿站在这个位置,思考不能在是简单的军事问题了,因为他的军功太胜了,其实按以往的经验看,是蜀汉和吴保住了他的性命,因为他们依然存在,虽然他们已经大势已去了,扫平他们只是时间的问题了。而现在应该考虑的是如果扫平他们,那会不会是画蛇添足(这个典故非常说明问题的所在)那?因为如果他们被平定,那司马懿会不会是第二个武安君或者是韩信那?)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