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能力(武力),多数人认为后三国武将的武力要逊于前三国武将。我以为这个说法对高级武将来说是比较合理比较有说服力的,但对于低级武将来说,则没有直接战例来支持这个说法(因为三国演义中没有后三国低级武将与前三国低级武将单挑的战例)。
这样吧,我退一步,假定我也承认后三低级武将武力不如前三低级武将,但后三低级武将(连排级的)再差,应该也不会比前三的老兵油子(一等、二等兵)差吧?要差也只能是略逊而已。
所以,乐嘉文鸯的对手“魏将”的单兵武力,应该不明显逊于长坂曹军五千精骑的单兵武力,更应该高于后来投入战场的普通(非精锐)曹军。这一点蓝带兄以为如何?
面对实力相差无几的对手,赵云因有阿斗之累而表现得比较狼狈,文鸯因无阿斗之累而表现得十分从容轻松。我以为,两人单骑乱战的武力表现,出色程度差不多,很难说一个比另一个表现得更出色或者更狼狈。所以我认为文鸯的冲阵能力与赵云是一个水平的。
至于文鸯50合拿不下邓艾,我只能说,要么邓艾防守很强,要么文鸯攻击不强,要么就是这两个条件同时成立。个人倾向于两个条件同时成立,这也等于判定了:文鸯攻击不如赵云。因此在我心目中的大排名中,文鸯也是位列关赵马张等之后的,但仍与前三超流属一个级数。
2 判定武力表现出色程度的客观标准
演义中有许多武力表现出色的战例,但出色程度还是有差距的,比如文丑十数合完胜白马公孙,已经相当出色了,但分跟谁比,要跟吕布2合完胜公孙那个表现一比,就逊色了。再比如同样是单挑高顺,夏侯敦40-50合完胜,蛮出色的战绩,而典韦却可以迅速打飞!(罗本中的张飞也有这份能力)显然,出色程度还是有差距的。
判断武力表现出色程度的标准,我以为不外这么两方面:
(1)战例本身透露出的信息--比如前面举的典韦、夏侯击败高顺的轻松程度上的差距。这是硬指标,是比较客观的(当然这种硬指标的弊端是假定武力发挥恒定,而实战中武力确实有波动现象)
象张飞与吕布百合成平,较之许褚20合战平,就显得更出色些。
(2)战例之外的信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有无赞诗。
当两个战例本身所透露出的信息不足以帮助我们判定哪一战表现出的武力更高时,有无赞诗、赞诗数目和内容如何,应该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参考标准,它的好处显然是非常客观。
天水姜维曾战平并逼走赵云,乐嘉文鸯曾单骑退魏将,这两个战例哪个表现出更出色的武力呢?虽然认为文鸯更出色的朋友占多数,但毕竟还是有一些朋友认为姜维更强。既然莫衷一是,那还是看有无赞诗吧(这等于是在变相为作者的本意),乐嘉文鸯单骑退魏将后曾有赞诗一首,将其与前三国超流人物相提并论(毛本是赵云,罗本是张飞),姜维战平赵云那一战可有赞诗?
再看乐嘉文鸯和长坂赵云这两战,都有赞诗,赵云有六首(罗本),文鸯只有一首,似乎可以判定为赵云表现比文鸯更出色。不过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就会看出,赵云那六首赞诗针对的是赵云长坂乱战救主的全过程,而文鸯那首仅仅针对其长戟单鞭独退数百魏将这个局部战例。
因此我对这两战的评价是,赵云的体能消耗要大过文鸯(文鸯前半夜的交战是带着军马的,因此比较节省体能,而赵云从二更起就在冲杀乱战),最后赵云靠青缸之锐,表现出了与文鸯大致相当的神勇。所以我很难说此二战哪个表现出更高的武力。
需要明确的是,我反对仅以有无赞诗来判定哪一战武力表现更出色。我强调的是,当两个战例本身所透露出的信息不足时,可参考有无赞诗这个标准。
五、bobsafu兄的问题是带兵冲阵,而大家现在讨论的是单骑冲阵,这两者有很大不同。带兵冲阵的话题可以另开一贴讨论如何?
简单来说,带兵冲阵除武将自身要具备相当武力之外,随其冲阵的部队对其个人的忠诚和信任程度,部队的客观战斗力(剔除掉士气和忠诚度因素后的战斗力),都是关键因素。兄言武将的统御能力,我以为这个“统御能力”似乎不如“士兵对武将的忠诚和信任度”来得更精准,和和。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