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是一等州有6个,二等州4个 三等州3个 13州吴国 二等州1个 三等州1个 四等州 2个。 4州蜀国 二等州1个 1州从经济发展水平,当时的中国是魏国的经济水平远远高于吴蜀。甚至吴的荆扬经济水平又高于蜀国的益州。
我们现在拿到今天做个对比,结果我们把魏国比做今天的中国。那么,相对比较恰当的吴国就是今天的印尼,大海可以看成长江,蜀国就是今天的越南。
如果,今天我们的世界只有中国,印尼,越南三国,没有其他外来力量帮助。越南可以统一中国,印尼,越南三国吗?印尼可以统一中国,印尼,越南三国吗?就是印尼,越南联合进攻中国可以统一中国,印尼,越南三国吗?我想所有的人的回答应该是否定的。
我想没有人会怀疑中国将统一中国,印尼,越南三国只要愿意,温和的可能说用个几年时间就可以了,激进的甚至会说一个月就可以了。
当然,有人说:西晋不是亡于五胡啦吗?北宋不是亡于金了,南宋不是亡于蒙古了,明不是亡与满清了。
其实,消灭西晋不是五胡、消灭北宋不是金,消灭南宋不是蒙古,消灭明不是满清。
西晋、北宋,南宋,明是亡在他们自己手上,是统治阶级的堕落,是皇帝昏庸无能,残害忠良,自毁长城。与五胡、金、蒙古、满清只是外部的力量,没有他们也有其他力量来推翻这些昏庸王朝。
但是,当年的魏国曹操、司马懿和吴国的孙权、、陆逊与诸葛亮也就是瑜亮之别,三国可以说都是君主英明,战将如云,请问换成你如何统一。
以诸葛亮之才,他不是不知道他根本没有统一的希望,我前文已说过荆州已失,没有东西策应,不可能光复汉室。,但是,他为什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其实说白了,这叫以功代守,我在前面分析过,魏国力量十倍于蜀国,如果蜀国专门防守,必须处处设立防线,如果魏国分兵两路,每路力量都可以超过蜀国全国力量,蜀国必然集中全国力量对付先到的那一路。那么,另外一路必然趁虚而入,蜀国必亡也。后来,蜀亡也确实如此,钟会兵进剑阁,蜀国姜维集中全国兵力抵抗,邓艾从阴平道趁虚而入灭蜀国。
但是,如果采取主动进攻,魏国被迫采取处处设防,那么他必须有大量的甚至是主要的部队成为了防守部队,而且,还有强大的机动部队。结果是蜀国只有10万军队确处处进攻,魏国虽然有50万军队确被诸葛亮牵着鼻子走,今天打安定,明天出汉中,魏军疲于奔命。当然说起容易,做起太难了。其实,后来姜维也想以功代守,结果证明他做不到,所以后来只好防守了。姜维的能力不是不如他的对手,而是蜀国的力量确实太弱了。诸葛亮可以做到是因为他的能力远远高于他的对手,他以自己个人的能力弥补了蜀国与魏国的差距。人人都说诸葛做事情过于小心,其实,他不能不小心,因为一次失败,就有灭顶之灾。
魏延曾经献出斜谷之计,从战术上讲是可行的,为什么诸葛亮没有采纳。现在我们假定魏延出斜谷之计成功,蜀军到达了关中平原,那么是什么形势啊,后面还有秦岭上的魏国防守部队和回援的主力机动部队,西面是来援的西凉铁骑,东面是从洛阳来的魏国精锐中央军。在三面夹击下,可能只有大败,回去山口又被秦岭上的魏国防守部队堵住,不全军覆没到是怪事,就是侥幸逃脱,魏国也知道了蜀国以功代守之策。必然放开祁山,把防守部队变成了机动部队,以这几支强大的机动部队分别住于关中平原几个重城市,让你来攻,蜀军只要到达了关中平原,就可以四面围攻。如果蜀军不攻,这几支强大的机动部队可以主动出击,蜀军将疲于奔命,不的不分兵把守。那么就离亡国不远了。
其实,诸葛先生内心是很苦闷的,很无奈的,传统的道德观念,刘备对他的知遇知恩,使他明知不可为,偏向虎山行。其实他在前后出师表中写的明白,鞠躬尽瘁,死而后以。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