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权之道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刘伯温:藏露之间,天机大师(2)(2/2)
    元朝的官员见他这么恨方国珍的义军,至正十二年(1352年),浙江行省又以浙东元帅府都事之职再次起用谙熟兵法韬略的刘伯温。

    刘伯温踌躇一番后,出山与官府一起参与镇剿方国珍的事务。针对方国珍常以浙东宁波为跳板进袭内地的情况,刘伯温提出建筑宁波城墙,以防方国珍攻占的对策。筑城后,方国珍果然不敢轻易进犯宁波了。

    公元1353年,江浙行省左丞帖里帖木耳升刘伯温为行省都事,召至杭州,商议招抚方国珍事。原来,方国珍在海上举兵起事后不久,就接受朝廷招安,授定国尉,但他不安此职,仍多次下海反元,迫使朝廷不断加官招抚。这次方国珍又重演故技,以起兵要挟朝廷。刘伯温从维护元朝统治的立场出发,反对一味招安。他认为对方氏之乱应剿抚两法互济并用,方氏兄弟时降时反,意在谋得高位厚禄,对此不能姑息,宜捕斩之;其部下大都是胁从者,则宜招安之。

    帖里帖木耳听后,觉得言之有理,便禀报朝廷,按此计而行。刘伯温用这一分化瓦解之计,镇压方国珍义军的策略,确实险恶。方国珍得知后很惊慌,立即暗中派人给刘伯温送去金银丝帛,希望他放弃剿捕之计,让朝廷行诏谕之法。刘伯温拒绝贿赂,坚持自己的主张。方国珍只好改变方法,以重金直接贿赂大都朝中大官,很快打通关节。朝廷不但招了方国珍的安,而且还斥责刘伯温主张剿捕方氏之计,是伤朝廷好生之仁,擅作威福,责令江浙行省将刘伯温羁管于绍兴。

    这一猝然而至的沉重打击,使刘伯温几乎绝望,史书上说,刘伯温“发愤恸哭,血呕数升,欲自杀,家人叶性等力阻之,门人密曰:‘今是非混淆,岂自径于沟渎之时耶,且太夫人在堂,将何依乎。’遂抱持得不死,因有痰气疾。”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时刘伯温气得吐血,门人以孝道好言相劝,才让他打消了轻生念头,但由此便身染疴疾。

    此时的刘伯温已越发认识到朝廷的不可救药和自己的报国无门了,他在一首赋中写道:“上壅蔽而不昭兮,下贪婪而不贞;权不能以自制兮,谋不能以独成;进欲陈而无阶兮,退欲往而无路;忠沉沉而不白兮,心摇摇而不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愤懑和绝望之情。这宣告着刘伯温与元朝的决裂。从此,他无意再留恋官场。至正十六年(1356年)浙江山民也爆发起义,江浙行省遂又准备以都事起用在绍兴的刘伯温。刘伯温不从,于1358年归隐青田。时年四十七岁。

    刘伯温归隐青田老家后,回顾官场,不由得感慨万千,他发愤著述,写下了一部重要的传世著作《郁离子》。这是一部仿《庄子》以寓言体为主的散文集。他借书中主人翁郁离子之口,发表自己对政治、教化、世态、人情等方面的看法,而其主要精神则是分析批判元朝弊政,总结经世治国经验,以为后世借鉴。

    谋权之策:及时改变、弃暗投明

    当自己总是处于逆境的时候,及时改变、重新开始是明智之举。

    刘伯温老是被元朝官吏排挤回家,问题在于他的正直的性格不适应的元朝官场,然而,一个新朝需要这样的人。刘伯是温投奔朱元璋,从此英雄找到了用武之地。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