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权之道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刘伯温:藏露之间,天机大师(1)(2/2)

    上任伊始,他决心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吏,特作《官箴》自勉自律。《官箴》云:“治民奚先,字之以慈。有顽弗迪,警之以威。振惰奖勤,拯艰怠疲。疾病颠连,我扶我持。”

    县丞虽然是个辅佐县令的小官,刘伯温并没有因为位卑职微而敷衍塞责,他勤于职守,执法严明,很快就做出了政绩。他深入乡间,体察民情,发现高安县一些豪绅地主勾结贪官污吏,无法无天,骗人钱财,夺女,杀人害命无恶不作。刘伯温倾听百姓的哭诉后,义愤填膺,决心为民除害。经过明察暗访,掌握了真凭实据后,对几个劣迹昭著的豪强恶霸,坚决予以严惩,并对县衙内贪赃枉法的官吏也进行了整治,高安县的社会风气很快就有了好转。刘伯温刚正不阿,一身正气,赢得了百姓的赞誉。当时的大学问家揭俣斯就曾对人说:“刘伯温是魏征一流的人物,英雄豪迈之气还要超过魏征,将来必是治国安邦的大才!”

    至元五年(1339年),瑞州路新昌州(今江西宜丰)发生一起人命案。案发后,凶手以金钱贿赂初审官,判为误杀,草草结案。原告不服,上诉至瑞州,知府委派以执法公正著称的刘伯温复审,经过仔细调查,终于澄清了案情真相,凶手依法偿命,初审官因受贿渎职而罢官。但是,元代后期的官场已之极,此案的初审官与凶手家并不甘休,倚仗蒙古达鲁花赤之势,图谋构陷。当时的江西行省大臣素来了解刘伯温,于是将其调至南昌,任江西行省职官掾史。

    在江西行省职官掾史这个位置上,刘伯温也干得很不愉快,备受同僚们的嫉恨和排挤。尤其是蒙古族官员,他们对刘伯温更不能容,造谣毁谤,群起攻击,在小人的围剿下,刘伯温如坐针毡,既当不了清官,又不愿同流合污。他审时度势,觉得自己在这种环境中自己很难有所作为,毅然辞职,归隐田园。

    归老家的时候,刘伯温曾绕道武夷山一游,这是一次轻松而惆怅的旅行,轻松是因为摆脱了繁剧公务的羁绊,惆怅是因为壮志难酬。刘伯温到武夷山的时候正值八月,秋色宜人,寒花蔓蓠,枫林如火。他睹景生情,感慨地说:“平生历道路,艰险颇曾受。”

    游览武夷山之后,美丽的山川景色逐渐排遣了他胸中的忧烦,心境逐渐与清川溪流、嘉树幽林混合交融,他感到了自然的美好与人世的险恶,作诗道:“仙山在咫尺,早晚期登临。”由此可见,刘伯温初尝人生烦恼之后,为了得到片刻宁静,流露出了道家的思想,但这时的道家思想犹如昙花一现。多年的儒家教育,使他无法忘掉严峻的现实与匡扶天下的志向,对于风雨飘揺的元朝忧心忡忡,为自己不能尽力而痛苦。

    公元1340年,刘伯温回到青田老家,开始了为期三年的青灯伴读的生活,他祈求从书本中找到解决现实问题与人生问题的答案。

    刘伯温回到老家后,办了一所私塾,一边读书一边育人,日子倒也过得平静,有一则小故事表现了他隐居在家的悠闲心态。

    一年重阳节,刘伯温来到了朋友欧阳苏家。恰巧,欧阳苏杀鸡过节,不过,等刘伯温上门时,只剩下半只鸡翅、半杯酒、半碗煮黄豆了。欧阳苏一家很过意不去,要再弄点菜肴请他吃。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