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纵横家。为适应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中外交活动的需要,一些谋士向各诸侯国君游说合纵、连横等策略,称为纵横家。其代表人物有苏秦、张仪等。他们的游说辞保存在《战国策)和近年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中,《汉书·艺文志)并著录有《苏子》31 篇和《张子》10 篇。
(8)农家。这是战国时期专门谈论农业问题的学派。《汉书·艺文志y农家"类中著录有《神农》20 篇、《野老》17 篇。班固并注云:"六国时"。《盂子·滕文公上》篇载:"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带着其徒到处游说,就是这一学派的代表。
(9) 杂家。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杂家是一种兼容并包各家、杂取众家之长的学派。说到杂家,往往会举出战国末期吕不韦召集宾客所撰的《吕氏春秋》。其实,该学派在战国中期早见端倪。如宋研、尹文二人,"其言黄老意"应属道家;但《汉书·艺文志》载,《宋子》属小说家,《尹文子》属名家;《庄子·天下》篇说二人"愿天下之安宁,以话民命",此类儒家;他们还主张"禁攻寝兵,救世之战",又酷似墨家。可见宋、尹二人已开杂家之风。
争鸣的学派如此繁多,它们必然会对孙膑的哲学思想、政治主张、军事谋略,产生深刻的影响。孙膑对百家学说进行取舍和扬弃,以建立自己的军事思想体系。
(四) 稷下学宫的盛况
在百家争鸣的热潮中,齐国的稷下学宫接待学者、提供讲坛、鼓励辩论,起着积极的组织和促进作用,是战国时期学术争呜最热闹的场所。
稷下学宫由田齐的桓公(前374-前357 年在位)创建。徐于《中论·亡国》篇云:"昔齐桓公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号。招致贤人而尊宠之。"至桓公子威王时,稷下学宫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威王于宣王更"喜文学游说之士"."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直到齐襄王(前283-前265 年在位)时,稷下学宫犹存。《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叙述荀卿"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正值"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苟卿三为祭酒焉"。这里所谓"老师"、"列大夫"、"祭酒"、当都是稷下学宫中的尊称和职位。可见学宫的学术活动,一直延续了一百余年。
关于学宫的地理位置、讲学环境,《史记·田世家·集解)引刘向《别录)曰:"齐有稷门.城门也,谈说之士期会于稷下也";《索隐》又引《齐地记》曰:"齐城西门侧,系水左右有讲室";并引虞喜曰:"齐有稷山,立馆其下以侍游士。"然则,学宫是在齐都临淄城的稷门附近,稷山之下,那里有讲室、馆舍。学者们定期在那里聚会,进行讲学活动。来到学宫讲学的人,称"稷下先生".他们"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于世主";而齐王对他们也给以优厚的待遇,"皆命日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宣王对稷下学者"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让他们"不治而议论"。由于统治者的扶持提倡,稷下学宫的规模愈来愈大,学士云集,盛时达到"数百千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当时各国各学派的著名学者,大部分都到稷下学宫来讲过学,并有著作流传于世。仅据《史记)和《汉书·艺文志)所载,来稷下的著名学者就有齐人田骈(著《田子》二十五篇)、接子(著《接子》二篇)、淳于髡(著作名未详)、邹衍(著《邹子》四十九篇、《邹子终始》五十六篇)、邹爽(著《邹子》十二篇)、鲁仲连(著《鲁仲连子》十四篇).楚人环渊(著《子》十三篇),宋人宋(著《宋子》十八篇)、尹文(著《尹文子》一篇),邹人盂轲(有《孟子》十一篇),赵人慎到(有《慎子》四十二篇)、荀卿(著《荀子》三十二篇),等等。这些学者及其著作,分属于道、儒、名、法、墨、阴阳、纵横、小说各家,有的兼有几家的特点。他们自由讨论,各行己见,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探讨学术的空气。据考证,现存的《管子》一书就是稷下部分学者论文的汇编。
孙膑活动在齐威王、宣王的时代,正是稷下学宫繁荣鼎盛的时期。他必然会受到畅所欲言、热烈辩论的稷下学风的影响,或者他本人到过稷下学宫,他的兵法著作就是在稷下学者的启发下写成的。还应当指出,齐威王时《司马法》一书的撰著,也是出于稷丁先生的手笔。《史记·司马穰直传》云:"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日《司马穰苴兵法》。"这里所谓"大夫".即上述"皆命曰列大夫"、"为上大夫"的大夫,是稷下学者的官位和尊号。古《司马法》与《穰苴兵法》均因稷下学者而得到追论整理,使它们重放光辉。
(五)
兵家在实践中发展
随着战国时代军队人数的激增、攻守武器的进步、作战方式的多样和战争规模的扩大,战场指挥愈来愈成为一门值得研究的艺术。由于兼并战争的需要和军事实践的促进,兵家在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汉书·刑法志》云:"(战国)雄竿之士,因势辅时,作为权诈,以相倾覆"。孙膑、吴起、商鞅等兵家"皆禽敌立胜,垂著篇籍"。可见其时兵家勃兴的背景和声势。
据《汉书·艺文志》载,战国时期"兵家"的著作就有十余种。列于《六艺略》"礼"类的《军礼司马法》,原在刘欲《七略》中是列于《兵书略》的。班固"出《司马法》入礼",并在书名前加"军礼"二字。这本《司马法》是齐威王使稷下先生编纂的。也应是战国兵家的成就。《管子》中有《兵法》、《地图》、《参患》、《制分》等篇,讲论用兵作战之道,显然是稷下兵家的著述。列于"道家"的《太公·兵》八十五篇,应该包括今存伪托太公论兵的《六韬》在内,而《六韬》据考证,又是战国时期兵家的著作。可见战国兵家之盛,在百家争鸣中独树一帜。
由于兵书数量繁多,侧重不一,西汉成帝时"命任宏论次兵书,为四种"。第一种"兵权谋家",其主旨为"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是讲究权谋策略的。属于此类的战国著作,除孙膑的《齐孙子》外,尚有《公孙鞅》27 篇、《吴起》48 篇、《李子》10 篇①、《庞媛》3 篇、《儿良》1篇。第二种"兵形势家",其主旨在"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向),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是讲究快速变化的。战国时有《尉缭》31 篇、《魏公子》21 篇、《景子》13 篇属此类。第三种"兵阴阳家",其主旨在"顺时而发,推刑德,随斗击,因五胜(五行相胜),假鬼神而为助",是讲究巫术迷信的。此类战国著作有《神农兵法》1 篇、《黄帝》16 篇。《力牧》15 篇,等等。班固均自注谓:"六国时作。"第四种"兵技巧家",其主旨在"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是讲究军事技巧的。
此类战国著作有《逢门射法》二篇②等。由上述《汉志》著录观之,四类兵家,战国时皆有著述。这就更足以表明,战国兵家的蓬勃发展。
孙膑在战国兵家中属"兵权谋家"。这一类兵家的思想最丰富,技术最全面。《汉志》称它是"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孙膑继承了孙武的军事谋略思想,又吸收各家各派的特点,在战国中期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创造性的发挥。
时代哺育和造就了他,而他也以卓越的军事谋略和兵法著作,对时代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① 《汉书·艺文志》原作"《季子》十篇"。王先谦《补注》曰:"官本作李";又 引钱大昭、朱一新曰:"闽本作李子";"汪本作李"。沈钦韩曰:"疑李俚。" 然则《李子》十篇当为李悝的兵法著作。法家而有兵法著作,如商鞅、吴 起然。
② 逢门,又作■门,古之善射者。见于《荀子·王霸篇》、《吕氏春秋·听言》、 《史记。龟策列传》。《汉书·古今人表》等。其人时代虽然甚早(约在夏 代),但《逢门射法》在《汉书。艺文志》中列于《伍子胥》之后和《李将军 (广)射法》之前,其部位应是战国时期。疑其为战国时人假托"逢门"之 名而撰。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