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法》中论述战争规律和军事理论,大多是一些零星的片断。其中,有的是追论古代的,有的是总结当代的,情况比较复杂。但是,它已构成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有的地方辽讲得相当精彩,是弥足珍贵的。
(一〕将官统享军队的要领
司马穰苴对于将官如何统率军队,有一套相当成功的经验。这套经验是从古代和当代时作战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大致有以下四个要点:
(1)将帅应具的五种品质。在研究古代和当代军事实践的过程中,司马穰苴认为,将帅带兵作战、应当具有仁、义。智、勇、信这样五种品质。有了这五种品质,就能在作战时得心应手,无往而不胜。他说:"仁见亲,义见说(悦),智见恃,勇见方,信见信。"(《仁本》)《群书治要》卷三十三引此文有注什"将有五村,则民亲、悦、恃、方而信之也。"这里的意思很清楚:将官仁爱,士兵就亲近他;将官讲道义,士兵就喜欢他;将官有智谋,士兵就依赖他;将官勇敢,士兵就向往他;将"宫讲信用,士兵就相信他。倘若如此,将帅得到士兵的衷心拥护,就能形成巨大的战斗力量。谈到将帅须具的五种品质,司马穰苴又说:"凡民,以仁救,以义战,以智决,以勇斗,以信专。"(《严位》)他强调,将帅对于人民(士兵),应以仁救其难,以义激其战,以智决其疑,以勇使其斗,以信专其心。故将帅"心中仁,行中义,堪物智(堪理万物之智)也,堪大勇也,堪久信也",如此对待人民,就能"说(悦)其心,效其力"(同)。司马穰苴关于将帅应具仁义智勇信五种品质的阐解,是古代军事理论中这一方面议论的滥筋。它启迪了孙武"将青,智信仁勇严也"(《孙子兵法·计篇》)和孙膑关于将帅应具"义"、"仁"、"德"、"信"、"智"(《孙膜乓法·将义》)等五种品质的论述。虽然司马穰苴与二孙子对于这个问题的议论大同小异,但其开创发之功,是应该记在穰苴的名下的。
(2)将与卒的服从关系。在军队中,上级对下级要能指挥自如.而下级对上级必须绝对服从命令。司马穰苴把全军比作一个人,阐述说:"将军,身也;卒,肢也;伍,指拇也。"(《定爵》)这里的"卒",是百人的队伍,泛指军队的中层组织;"伍"是五人的小队,泛指军队的基层组织。《周礼·小司徒》说:"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将军对"卒",要像身体之使四肢;对"伍",要像肢体之使指头一样。他认为,在军队中将宫要"用其所欲,行其所能,废其不欲不能"(同上).即要随心所欲地驾驭军队而没有阻隔。他又指出:"凡胜,三军一人胜。"(《严位》)这里的意思很明显,全军组织得停一个人,就能发挥最大的战斗力,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否则,是难以应付战争的。司马穰苴告诫说:"不服、不信、不和、怠、疑、厌(厌令)、慑(慑敌)、枝(分散)、柱(胶柱)、诎(屈抑)、烦(烦扰)、肆(放肆)、崩(崩溃)、缓(迟缓),是谓战患。"(《定爵》)显然,军队中官兵不和,指挥不灵,肯定要吃败仗。
(3)将官的表率作用。将帅要士兵服从,不能一味采取强迫命令的方式,而更重要的,是将帅要以自己的行动来教育下级官兵。司马穰苴一再强调;"凡战,敬则谦,率则服,上烦轻,上暇重";"上同无获,上专多死,上生多疑,上死不胜"。(《严位》)这就是说,将官恭敬谨慎,则战事常能顺心如意;将官正身率下,则士兵就能心悦诚服。将官烦恼急躁,则兵势轻弱;将官闲暇冷静,则兵势坚重。将官智与众同,则战事无功;将官独断,则战事常遭惨败而多死亡。将官抱必生之心,则计不能决而多疑虑:将官抱必死之心,则是无谋的蛮于,因而下能取胜。可见,将官的一举一动,一育一行,对士兵的影响极大,对战局至关重要。司马穰苴对将官在军队中的行动,还告诫道:"凡战胜,则与众分善;??若使不胜,取过在己:复战;则誓以居前,无复先术。"(同上)这就是说,战胜则与下级官兵分旱成果,战不胜则引咎自责:复战则带头发誓,并居于军队前列,但下要再采用先前的失败之术,而必须总结经验,另谋新的策略。将帅这样谦虚谨慎。身先士卒,就能在军队中形成良好的风气,使广大官兵心情舒畅,奋力作战。司马穰苴这一套重视将官表率作用的理论,不但反复阐述,而且身自行之。晏婴在向齐景公荐举穰苴时,说他"文能附众",这一定是有事实根据的。在却燕晋之师的过程中,他"身与上卒平分粮食",对于士卒的营舍、饮食、疾病,他"身自柑循之"(《史记》本传)。由于将军这样的表率作用,才使他带领的军队人人争奋,取得出色的战果。
(4)严军法,重赏罚。为使军队形成良好的风气,服从上级的命令,一定要制订严格的军法,进行从重从快的赏罚。司马穰苴指出:"凡战胜,则与众分善;若将复战,则重赏罚。"(《严位》)"赏不逾时,欲民速得力善之利也;罚不迁列,欲民速睹为不善之害也。"(《天子之义》)显然,从重从快的赏罚,能鼓舞士气,发扬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消除不守纪律的歪风邪气。司马穰苴认为,这样做并能"约法省罚".因为"小罪乃杀,小罪胜,大罪因"(《定爵》)。他的意思是,犯了小罪就斩杀,人人惧怕小的罪过而不敢触犯,大罪因而也就无从滋生了。这与战国时法家主张的"以刑去刑"(《商君书·去强》),其思路是一样的。当然,"小罪乃杀"也是有缺点的。明人方初奄说:"小罪则杀,是稷直之惨刻处。"(《诸子汇函·司马子》引)它会造成军队内的恐怖情绪。因此,使用时必须谨慎。司马穰苴还认为,军中执法,必须一视同仁,不能专断滥施。他强调:"凡军,使法在己曰专,与下畏法日法。"(《定爵》)其意是说,将军从一己之私出发,只对下级用法惩治,这只能叫做"专"制;将军与下级共同畏法,违反军法者都要制裁,这才是真正的"法"治。对于将军带兵要严格执行军法这一点,司马穰苴也身体力行。他在初当将军,率军出征晋燕时,处决"期而后至"的监军庄贾,就是他实践自己理论的有力例证。
(二) 战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为夺取战争的胜利,司马穰苴认为,战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今存《司马法》论述战前的准备工作,大致有如下几项:
(1)定爵位,申教令。司马穰苴指出:"凡战,定爵位。著功罪,??申教令。"(《定爵》)所谓"定爵位".是明确各级军官的高低和职责,使军队统辖有序,在战争中成为一个严密的整体。"著功罪",是表彰军队各部过去的功劳和警戒过去的罪过,使发扬成绩,纠正错误。"申教令",是对部下加强教育,使其听从命令。司马穰苴认为:"教惟豫(预)"(同上),即教育必须在战争前预先进行,让士兵长期受到遵守纪律和军人道德的教育。他进一步强调:"凡战之道,教,约人轻死;道(导),约人死正。"(《严位》)这就是说,战前的教育进行得好,可以使士兵勇敢杀敌,视死如归;战前的引导工作进行得好,可以使士兵为正义而战,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2)完善天、财、众、地、兵诸条件,司马穰苴申述:"顺天、阜财、悸众、利地、右兵,是为五虑。"(《定爵》)他强调,战前要考虑完善"天"、"财"、"众"、"地"、"兵"五种条件。对于如何处理好这"五虑",他进一步解释说"顺天",就要"奉时",即选择最合适的天时出击:"阜财",最便捷的方法是"因敌",即夺取敌人的财富变为自己的财富,这与孙武"因粮于敌"的主张相近;"怿众"的办法可以"勉若",即勉励大家顺从命令,众心就会悦服;"利地"的最佳选择,是"守隘险阻",即守住狭隘、险阻之地。对于如何占据有利地势,司马穰苴并告诫说:"凡战,背风背高,右高左险";同时要注意"历沛历记,兼舍环龟"(《用众》),即遇到沛泽。倾妃之地赶快经过离开,遇到环形。龟裂之地亦应舍弃远走。所谓"右兵".就是要重视兵器的配备和坚利。关于兵器的配备,他论述道;"弓矢御,曼矛守,戈戟助。凡五兵五当,长以卫短,短以救长,迭战则久,皆战则强。"关于兵器的坚利,他又说:"凡马车坚,甲兵利,轻乃重";"兵不告利,甲不告坚,车不告固,马不告良,??未获道。"(《严位》)这里的意思很明显,如果甲兵坚利,轻兵也能担当战斗重任;如果甲丁坚,兵不利,那是没有摸到战争的门道,即肯定要吃败仗。可见兵器的配备齐全和坚利与否,对战争胜负的重要性。在进行"五虑"时,司马穰苴特别强调:要"收游上,??讯厥众,求厥技,方虑极物,变嫌推疑,养力索巧,因心之动。"(《定爵》)这就是说,要集思广益,把分散在各方的游士和下层民众中的奇计良策都收集起来;详细考虑在现有的物质条件下,如何发挥出最大的力量;要改变厌战的思想,排除疑难的情绪。充分休养民力,求取巧妙的战术,因民心之发动而出击敌人。司马穰苴所讲战前的"五虑",内容丰富,方法精密,值得细致推究和思考。
(3)预先进行阵地上的演习。司马穰苴阐迷"凡战??人习陈(阵)利,极物以豫(预),是谓有善。人勉及任,是谓乐人。大军以固,多力以烦,堪物简治,见物卒(碎)应,是谓行豫(预)。轻车轻徒,弓矢固御,是谓大军。密静多内力,是谓固陈(阵)。因是进退,是谓多力。上暇人教,是谓烦陈(阵)。然有以职,是谓堪物。因是辨物,是谓简治。"(《定爵》)这里所展现的,是战前军队在阵地上进行繁忙演习的场面:人人学习阵战之利,预先考虑各种物质条件充分地运用它,大家勉力乐于担任在战争中的差使;"轻车轻徒、弓矢固御"的大军,摆成坚固的阵势,"密静多内力".并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进退;将军在上,闲暇从容,人人得到教习,于是摆开烦多的阵势;各个阵位上的人因物质条件而有其职责,井能辨别各物的性质而检查掌握它,这样见到事物淬然的变化(如敌人的进攻)就能应付自如。上述这些措施,司马穰苴称之为"行豫",即预先进行的演习活动。它的意义和效果是十分清楚的。
(4)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这是战前一项极重要的工作。它可以使我军不盲目行动,作出自己的正确的战略部署。司马穰苴强调:"凡战,间远,观迩。"(同上)所谓"间远",就是使用问谍去侦察远处的敌情;"观迩",则是观察近处周围的所有情况。在获得敌我双方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自然条件等各种情报后,就可以"因时。因财".做出各种军事行动的决定;也可以"称众、因地、因敌令陈(阵)",即根据兵力众寡。地理条件。敌人动态来命令我军布什么战阵。了解敌情,还可以使我军充满信心。司马穰苴指出:"远者视之则不畏。"(《严位》)其意是说,用间谍去巡视敌人远处的虚实。知道其长处和短处,则心中有数,临阵不惧。司马穰苴对战前"间远观迩"的重要性的论述,开启了孙武对"用问"的研究,并得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结论。
(三) 战争中应该遵守的原则
根据历史的和当时的战争经验,司马穰苴对于在战争过程中应如何行动,也总结了许多必须遵守的原则。兹略述四条如下:
(1)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司马穰苴认为,战争进行中是将帅充分发挥其智慧和才能的时候。将军掌握全军的统帅权和指挥权,随着战争和军队中发生的各种特殊情况灵活进行处置,排除一切其他外来的干扰,才能最有效地调动自己的军队去打击来犯的敌人。而国君不在战争的前线,不了解军队新近发生的情况,他的命令往往不切台前线的要求。有碍军队的指挥和调遣。因此,当穰苴要斩杀违犯军纪的监军庄贾,而景公遣使者持节下令赦免时,穰苴毅然拒绝道:"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史记》本传)穰苴这一原则的提出,比孙武在吴宫廷对吴王所说的"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以及《孙子兵法·九变篇》所论的"君命有所不受",要早几十年。从现有的历史资料来看,司马穰苴是这一原则的创导者,而孙武则是继承和发挥了这一原则。在现存的《司马法》中,只有关于将帅如何指挥军队作战的论述,而没有君主可以干预将帅事务的思想。显然,司马穰苴在其著述中,也是坚持这一原则的。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