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评传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二、世系与家庭环境(2/2)

    第二,孙武的曾祖父、祖父,都是善于带兵作战的将领,并有本宗族的私属军队。《左传·襄公六年》记:"齐师??入莱,??陈无宇献莱宗器于襄宫。"然则孙武的曾祖父陈无宇必然参与了攻入莱国的战斗。《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又记:"楚子自棘泽还,使启强帅师送陈无宇。"按楚在棘泽之战中救齐,是齐的盟国。史传特标明楚师之帅送陈无宇,则无宇一定亲临前线,与楚军并肩作战。《左传·昭公十年》又载"(陈)桓子授甲"而与鲍氏一起"伐栾、高氏","战于稷,栾、高败,又败诸庄"。可知陈无字还带领自己宗族的军队,参与卿大夫之间的角逐,进行过激战。《左传·昭公十九年》并载孙武的祖父孙书指挥的一次伐莒战斗:秋,齐高发帅师伐莒,莒子奔纪彰,使孙书伐之。??子占(孙书字)使师夜缒而登,登者六十人,缒绝。师鼓噪,城上之人亦噪。莒共公惧,启西门而出。七月丙子,齐师入纪。

    以上记述表明,孙书的带兵攻城还是很有谋略的,齐师很快攻入了纪城。①孙武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从小耳濡目染一些战争的事,或者直接聆听过祖父① 《左传·哀公十一年》记齐"陈书"参加艾陵之战。杜预注:"书,子占也", 以为此"陈书"就是孙武的祖父、字"子占"的孙书。这是不对的。孙书既 然在昭公十九年(前523 年)已姓孙氏,不得到哀公十一年(前484 年),过 了39 年之后,复姓陈氏。且以年代推算,艾陵之战那时,孙武也已五六 十岁,其祖父怎么还能参加战争呢?有的学者又认为:传文中明言陈书 是陈僖子之"弟",而陈僖子即田乞;据关于战略战术的分析。他的长辈给他取名为"武",字为"长卿"(《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显然是期望他在战争中建立一番功勋。他长大后对军事谋略和作战方法产生兴趣,是很自然的。

    第三,孙武的祖上在齐国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有谋略,善权变。陈氏原来因庆氏的势力大而从庆氏,后知庆氏在卿大夫中陷于孤立,有人欲攻庆氏,便连忙改变态度,与栾、高、鲍氏联合。陈无宇原跟从庆封在田猎,这时立刻谎称"母疾病"而逃归。陈氏并使其养马人为俳优,表演滑稽以麻痹庆氏的甲士,终于击败庆氏,杀死庆氏之党多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陈氏以此幸免于难,并不断壮大。陈无宇(桓子)又用自己设置的大量器贷出、用旧有的小量器收进的办法来笼络民心。当时齐景公对人民横征暴刑,而陈氏对人民厚施薄敛,因而齐民"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左传·昭公三年》)。陈氏在争取人民的支持以壮大自己方面,又比公室和其他卿大夫略高一筹。公元前532 年,陈桓子在和鲍氏联合击败栾、高二氏而分得其家产后,"尽致诸公",以示无私。陈桓子还采取了这样的策略:"凡公子、公孙之无禄者,私分之邑;国之贫约孤寡者,私与之粟";并告诉人们说:"《诗》云'陈锡载周'①,能施也。(齐)桓公是以霸。"(《左传·昭公十年》)他学习文王创建周朝和桓公争为霸主的手段,终于在几代之后,击败了所有的卿大夫,完全掌握了齐国的政权。孙武祖上这种善于在政治斗争中施展机谋,以壮大自己、击败对手的才能,也必然使孙武善于思考,变得机智,给他的军事谋略增色不少。

    加之,齐国又是姜太公和管仲的故乡。姜太公在武王伐纣的战争中立过奇功。《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其"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皆宗大公为本谋。"《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太公所撰的"《谋》八十一篇"和"《兵》八十五篇"。关于太公用兵过程中常出权变奇计的故事和据说出于他之手的兵法著作,必然在齐国流传甚广。这不能不给攻研军事谋略的孙武以巨大的影响。管仲也曾在齐国改革军制和政治,"作内政而寄军令"。在他的统帅指挥下,"一战帅服三十一国"(《国语·齐语》)。孔子曾经赞颂他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宪问》)可知管仲也是一位深于谋略的军事家、政治家。现存《管子》各篇虽大多出于战国时人之手,但在孙武当时,也必然会有关于管仲用兵的故事及记述其军事思想的著作流传。它对孙武军事思想的形成,也无疑是起过熏陶作用的。

    由上分析可知,孙武作为世界第一流的军事谋略家、思想家,他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而是时代、国风、家庭和个人主观努力的综合结晶。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田乞为 无宇之子,则此陈书亦必为无宇之子、孙武之祖父"无疑"(见李零《关于 银雀山简本〈孙子〉研究的商榷》,《文史》第七辑)。这也是未加深究之论。 种种迹象表明,田乞乃无宇之孙而非其子。本人曾作《〈史记〉载春秋齐 国田氏世系之误》一文,刊《史林》1989 年第2 期,详辨其事。为检索方便, 今附录于后。故参加艾陵之战的陈书,是陈无宇之孙,为孙书另立门户 之后陈氏宗族的另一人,与孙武之祖父孙书无涉。

    ① 此句见《诗·大雅·文王》。锡,意为赐;载,即造。诗句歌颂文王布陈 所得以赐予人,因而使周朝得以发展壮大。

    附《史记》载春秋齐国田氏世系之误《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载春秋齐国田氏世系云:"(桓子无宇)生武子开与厘子乞。??田乞卒,子常(恒)代立,是为田成子。"这条记载,问题很多:

    (1)既然桓子无宇"生武子开与厘子乞",则武子与厘子应为兄弟;且武子开在前,厘子乞在后,显然开的年岁长于乞。但后来,为什么长子开不得传其位,而田氏世系由桓子无宇的次于或少子乞传了下去?《史记》对此未加任何说明,这是很可疑的。

    (2)考之《左传》,桓子无宇活动的年代自襄公六年(前567)到昭公十年(前532),而僖子(即厘子)乞活动的年代是哀公四年(前491)至哀公十一年(前484),两人中间有四十多年的间隔。据此,桓子无宇与厘子乞不会是父子关系,他们中间应该隔了一代。

    (3)《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载田敬仲完初婚时,其妻占之,得卜辞曰:"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接着又说:"陈之初亡也,陈(即田)桓子始大于齐;其后亡也,成子得政。"这前一句,是"五世其昌,并于正卿"的应验;后一句,是"八世之后,莫之与京"的证明。据《史记》,自敬仲完到田桓子正是"五世";而敬仲完至田成子,只有七世,比"八世"少了一世。从以上三点考察可知,《史记》所述春秋齐国田氏世系肯定有误。这条记载似应作如此订正:"(桓子无宇)生武子开,武子开生厘子乞。"这样,把武子与厘子改为父子关系,桓子无宇与厘子乞成为祖孙关系,在桓子与厘子中间增加一代武子,则不但传位次序合情合理,而且活动年限和世系代数都与《左传》完全相符。对于《史记》中田氏世系的这条错误,集解、索隐、正义三家注及日人泷川资言的《会注考证》,均未发现,今特辨正之。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